包頭市婦幼保健站始建于1979年7月,座落于青山區團結大街康樂小區。現有職工68名,在職職工58名。其中副主任醫師3名,中級職稱30名,初級職稱23名,工人2名。全新工作用房848m2,業務用房510m2。全新萬元以上大型儀器設備12件。主要承擔包頭市婦幼衛生工作的監督、指導、檢查及基層婦幼人員培訓等業務,是全市婦幼衛生指導中心,自治區西部地區婚姻前檢查中心。 從解放初期到1979年,全市無一所市級婦幼保健機構。1978年,中央衛生部林潔眉同志來我市視察并傳達了“全國婦幼衛生工作會議”精神,指出為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婦女界女兒童健康水平,確保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實施,包頭市應盡快建立市級婦幼保健機構。1979年,包頭市革委會正式批準成立包頭市婦幼保健站。 建所初期,市婦幼所只有6名從醫療單位抽調的同志,兩間同科學路辦事處借用的18m2辦公室,兩臺生物顯微鏡,1臺冰箱,1臺恒溫箱,只能開展一般性工作。改革以后,隨著婦女界幼衛生事業的深入開展,國際上對我市婦幼衛生工作的日益關注和支持,黨和政府對婦幼衛生事業的投入力度的增大,1984年,我所搬遷到新建成的辦公樓,與市藥品檢驗所共用。市所工作用房面積達到657.6m2,其中業務用戶510m2,至2000年底,全所已有在職職工58名,工作用房848m2,其中業務用房586m2,萬元以上設備12臺(件),工作用車2輛及其他中小型醫療設備,已能開展染色體檢查,婦科檢查及診斷、治療、兒童智力低下及兒科疾病的診治,新生兒常查、婚前檢查等診療工作。 1984年,市衛生局市婦幼所聯合基層旗、縣保健所深入農區、山區進行新法接生員培訓、考核,在全市范圍內普及推廣新法接生,1986年,農區劃新法接生率達89.2%。 1985年,市衛生局、市婦女界幼保健站與各區、旗、縣婦幼保健所實行任務承包合同制,建立婦幼保健三級網絡體系,同時開展孕產婦系統管理、兒童系統管理工作。1981年,市衛生局、市婦幼保健站聯合對農區七歲以下兒童進行佝僂病、貧血普查,并發表《包頭市農區七歲以下兒童2072例佝僂病、貧血普查報告》,1984年,市婦幼保健所聯合旗、縣婦幼保健所開展“包頭市1981年——1983年七歲以下兒童死亡回顧調查”,共調查113964名兒童,并寫出調查報告。同年,市婦幼所第一次代表自治區婦幼戰線出席了“全國第一屆兒童保健學術研討會”,市所朱賜璋等人撰寫的《包頭市七歲以下兒童鋅常規調查》,《包頭市城鄉兒童鋅營養善研究》由全國專家評審,作為大會發言稿。1985年,市婦幼保健新開展了智力低下門診及染色體檢查工作,1996年,發現了第一例世界首報異常染色色體模型,至2000年底,共發現14例世界首報異常染色體核型,2例國內首報。 1986年,市婦幼保健所建立了市屬示范幼兒園,并進行了全面的膳食調查優評比。 1989年,包頭市被列為“三優工程”試點城市。市所通過努力,順利完成各項任務。1996年被國務院授予“三優工程”工作獎。 1993年,市婦幼所組織人員進行全市孕產婦死亡回顧調查,孕產婦系管理城區達75.99%,農區達50.46%。 1998年,市婦幼所調查領導班子,由楊滿生任所長,張炳成、王鑫任副所長,新領導班子上任后,大膽改革,勇于探索。同年組織參加了自治區舉辦的項目經驗交流會,并在大會發言。10月,市所建立了全市第一、二類幼兒園衛生保健檔案,12月,聯合市衛生局、市婦聯、市教委對全市托幼園所進行了檢查評比。對全市婦幼保健系統管理報表統一規范,統一印制。同時加強質控。12月底,市所開展了更年期門診。 1999年,市所組織各級婦幼人員參加自治區婚前培訓班,同時在全市范圍內建立婚前學校和婚檢察院檔案。在市三區進行保健保償專題調查。制定了“愛嬰醫院檢查標準”并重點指導使各愛嬰醫院順利通過自治區驗收。在機關報時代幼兒園進行帶量食譜試點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
- 別名:
- 包頭市婦幼保健站
- 電話:
- 咨詢電話: 0472-5152575
- 地址:
- 包頭市團結大街康樂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