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是全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疾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導中心,是隸屬于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的副廳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它組建于2000年12月28日,前身為成立于1952年的粵穗衛生防疫站。
二、主要職責
主要負責全省疾病預防與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疫情報告及健康相關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干預、實驗室檢測分析與評價、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技術管理與應用研究指導。具體職責如下:
(一)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組織實施轄區內疾病預防控制規劃、計劃和方案。
(二)開展傳染病監測與預測預警,負責預防性生物制品使用管理與效果評價,參與重大預防接種事故調查處置等工作。
(三)組織實施公共衛生健康危害因素監測、技術指導、衛生學評價和干預,組織、指導開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技術調查、危險性評價等工作。
(四)組織開展病原微生物、毒物、污染物檢測、檢驗及相關鑒定工作,承擔衛生行政部門委托的與衛生監督執法相關的檢測檢驗、分析評價、技術鑒定等工作。
(五)承擔全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含實驗室)質量控制、業務指導和相關培訓工作,組織實施各市、縣(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業務考核工作,指導轄區內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治工作。
(六)建設省級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信息平臺,承擔疫情報告及健康相關因素信息管理。
(七)承擔開展和指導全省疾病預防控制相關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和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八)開展疾病預防控制應用性科學研究和指導,推廣先進技術和手段,參與擬訂國家公共衛生相關標準。
(九)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任務。
三、機構設置
中心共設20個副處級內設部門和2個正處級直屬機構。
20個副處級內設部門包括5個職能部門、15個業務部門。5個職能部門分別是:辦公室、紀檢監察室(與黨委辦公室合署)、人力資源部、計劃財務部、科教與信息部;15個業務部門分別是:傳染病預防控制所、艾滋病預防控制所、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消毒與病媒生物預防控制所、免疫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所、基層衛生與地方病預防控制所、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環境與學校衛生所、病原微生物檢驗所、衛生化驗所、衛生毒理所、公共衛生應急部、生物制品與器械部、質量技術部。
2個正處級直屬機構為:廣東省公共衛生研究院,廣東省生物制品與藥物研究所。
四、能力資質
2005年11月,經國家衛生部、世界衛生組織批準,在中心設立“世界衛生組織新發傳染病監測研究與培訓合作中心”。目前已經連續成功續任,新一輪任期為:2017年11月到2021年11月。
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批準我中心加入全球疫情警報和反應網絡(Global Outbreak Alert and Response Network,GOARN),是繼中國疾控中心之后**一家加入的省級疾控中心。
2009年,省科技廳、省政府應急辦批準成立“廣東省新發傳染病病原學檢測技術研究中心”;2011年,省科技廳、省政府應急辦批準我中心建設“廣東省食品安全衛生應急技術研究中心”。
2011年,衛生部在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立“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類國家衛生應急隊”,作為華南地區**一支國家級傳染病防控應急隊,含有流行病、環境衛生、消毒殺蟲和衛生檢驗等各公共衛生領域專家89人,裝配有采樣送移動平臺、微生物移動實驗室、衛生化驗快速監測平臺和消毒殺蟲移動平臺等各類先進應急車輛11部,擁有全套應急隊伍個人便攜報賬設備,為我省乃至全國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013年,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批準成立“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同年,獲國家衛生計生委批準,設立“國家食品風險監測重金屬參比實驗室”。
2016年,中國疾控中心正式確認我中心成為“國家人體生物監測項目重點實驗室”。
2017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技術合作中心(廣東)”落戶我中心。
2018年,由我中心牽頭組織的“廣東省疾病防控科技協同創新中心”項目獲廣東省科技廳、廣東省衛生健康委批準立項。
中心還是“中國細菌性傳染病分子分型實驗室監測網絡(PulseNetChina)廣東區域中心實驗室”;“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廣東中心”;國家致病菌識別網廣東省中心實驗室。
五、檢驗檢測
中心獲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CNCA)和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定認可檢驗項目包括食品和保健食品、食品容器及包裝材料、食物中毒、水與涉水產品、化妝品和日化品、化學品、消毒產品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殺蟲滅鼠藥械、空氣質量和公共場所監測、疾病監測等10類880個參數。出具的檢驗報告在歐美和亞太地區等50多個國家獲得承認。
中心先后獲國家認監委、國家認可委、衛生計生委、食藥監總局、農業部、國家疾控中心等認定/認可或批準為:食品檢驗機構和復檢機構、保健食品注冊檢驗復核檢驗機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重金屬)參比實驗室、特殊食品驗證評價技術機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廣東中心、食源性疾病病因學鑒定實驗室(華南)、化妝品行政許可檢驗機構、農藥登記藥效試驗單位(衛生殺蟲劑)、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檢驗機構、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HIV確認實驗室、國家人體生物監測項目重點實驗室、中國乙腦參比實驗室、省級麻疹實驗室和省級脊灰實驗室、流感監測省級參比中心等;獲省科技廳、省衛生計生委認定/認可或批準為:SPF動物實驗室、消毒產品檢驗機構等。
六、人才與科研培訓(相關數據更新至2018年12月)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心在編人員共31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80人;在編人員中共有博士32名,碩士學歷/學位135名,碩士以上人員占在編人員53.9%;高級職稱人員占48.1%、中級職稱人員占21.6%。在職人員中有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被評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獲評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3人獲評廣東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
中心是中國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CFETP)現場培訓基地,同時承辦廣東省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GDFETP);是中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暨南大學、廣東藥科大學等高校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現有博士生導師3名,研究生導師27名。
中心自2014年開始招收博士后,已先后招收5批9名博士后研究人員進站進行科研工作。目前已有6名博士后出站。
中心主辦的《華南預防醫學》(雙月刊)是國家級學術期刊,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是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志**期刊。
2006-2018年,中心公開發表論文2297篇,其中被SCI/SSCI期刊收錄的論文有361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664篇;主持各項科研項目共321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22項;獲各類科技成果獎29項目。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成果。獲得專利5項;主編或參編出版專著89本。
七、榮譽
中心組建以來,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工人先鋒號”、“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巾幗文明崗”、“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衛生應急先進集體”、“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艾滋病防治工作先進集體”、“2016-2017流行季H7N9防控工作先進單位”、“廣東省人民滿意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巾幗文明崗”、“廣東省三八紅旗集體”、“廣東省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先進單位”、“廣東省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廣東省抗擊非典模范集體”等多項國家級和省級殊榮。
中心多人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應急技能競賽技能標兵”、“全國衛生應急技能競賽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競賽個人項目一等獎”、“全國抗擊非典型肺炎先進個人”、“全國艾滋病防治工作先進個人”、“全國地方病防治工作先進個人”、“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先進個人”、“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五四青年獎章”、“廣東省抗擊非典二等功”、“廣東省三八紅旗手”、“南粵建功立業女能手”、“廣東省科學技術一、二、三等獎”等多項殊榮。
八、聯系方式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大石街群賢路160號,郵編:511430
電話:020-31051000(總機),傳真:020-31051502
值班電話:020-84451025,監督電話:020-31056623
網址:http://cdcp.gd.gov.cn/
e-mail:gdcdcp@cdcp.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