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二連浩特分院是二連浩特市唯一一家集醫療、急救、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醫院,2008年由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托管,是自治區首家走“幫扶式托管”新型之路的醫院。
由于二連浩特市獨特的地理位置,其醫療服務范圍不僅覆蓋了3萬多平方公里的周邊農牧區區域,同時也覆蓋了蒙古國三個省5萬平方公里的區域,覆蓋區域總人數近40萬人。二連浩特市作為口岸城市,與蒙古國口岸城市扎門烏德隔界相望,兩市相距僅有9公里,是中蒙兩國 唯一的鐵路口岸,也是連接歐亞大陸最大的陸路交通口岸,被譽為歐亞大陸橋頭堡。1989年后以來,隨著兩國睦鄰友好合作關系的順利發展,兩國之間合作區域不斷擴大,來往人員不斷增加,蒙古國邊境就醫患者也逐年增加,作為口岸城市的唯一一所綜合醫院,二連浩特市醫院與蒙古國建立了長期的醫療合作關系,為蒙古國患者提供了優質、便利地醫療救治服務,2002年6月被定為國際醫療救助定點醫院,2008年6月被衛生部辦公廳(衛辦醫發[2008]95號)認定為第四期衛生部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絡醫院,履行國際救助義務。
為了加快二連浩特市衛生事業的發展步伐,改善口岸城市醫療衛生條件,充分發揮二連浩特市醫院的綜合醫療職能,更好地為中蒙兩國人民提供醫療服務。2004年二連市政府投資新建了二連浩特市醫院,新建醫院于2007年10月竣工,醫院共投資7000余萬元,其中基礎建設工程約4000余萬元,設備3300余萬元,占地面積121748.5平方米,建筑面積20359.83平方米,設置床位188張,前期開發床位114張,現有職工246人,其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71人。設有33個科室:臨床科室13個,醫技科室7個,行政職能科室13個,并設有儲血點,保障臨床用血需求。新建醫院資產結構優良,基礎設施完善,內外環境優雅。同時擁有一批先進的大型醫療設備,包括多層螺旋CT機、磁共振成像系統(MRI)、數字X光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數字胃腸機、移動式C型臂、乳腺X線機、全自動生化儀、腹腔鏡、電子胃鏡、數碼陰道鏡等。
為了有效利用寶貴的醫療資源,快速提升二連浩特市整體醫療水平,二連浩特市政府探索出一條加快醫院發展步伐的新途徑——幫扶式醫院委托管理。2007年12月25日二連浩特市政府與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簽署了對二連浩特市醫院的托管協議書,托管遵循“四個不變、兩個確保”的原則,即在托管期間市醫院現有資產歸屬與行政隸屬關系不便,醫院非營利公益性質與職能定位不變,財政補助與渠道政策不變,職工身份及待遇不變;確保市醫院現有資產保值增值,確保醫療技術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2010年二連市政府利用國家擴大內需,扶持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機遇,爭取到二連市蒙中醫醫院建設項目,項目基建總投資1575萬元,同時自治區衛生廳為蒙中醫院配套投資購入400萬元醫療設備,2010年5月蒙中醫醫院選址二連市醫院內開工建設,醫院建筑面積5768.05平方米,設置床位60張,醫院環境優雅,功能完善。 于2011年10月29日正式投入運營,二連市醫院蒙醫科、中醫科、急救中心搬遷到蒙中醫醫院,蒙中醫醫院與二連市醫院共享人力資源與醫療資源。目前分院為蒙中醫醫院共調配工作人員25名,確保蒙中醫醫院的正常運行。蒙中醫院以特色立院,特殊興院,以蒙醫蒙藥、中醫中藥診療服務為主,輔助民族特色理療、針灸、藥浴、推拿、按摩等,豐富了當地群眾及蒙古國患者的就醫選擇,為促進傳統民族醫學在邊疆地區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在二連市政府的支持下,蒙中醫醫院與內蒙古醫學院建立了技術支持協作關系,成為了內蒙古醫學院蒙醫藥學院與中醫學院的教學醫院,蒙醫藥學院與中醫學院長期派駐專家在蒙中醫院開展診療、教學工作,大力扶持蒙中醫院的發展建設。
2011年二連市醫院按照現代化急救中心建設標準,建立了獨立的急救中心。急救中心房屋設置布局科學合理,設有留觀病床12張,2個標準化搶救室,單獨設置急診藥房、急診B超室及電腦收費系統。并實現了信息化管理,配備了具有先進通信技術功能的120指揮調度系統。系統涵蓋了120電話受理、車輛調度和急救車輛GPS定位等功能。為120的快速受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證。急救中心組建了專門的急診醫護隊伍。嚴格遵照“明確責任,健全機制,完善制度,規范管理,準備充分,應對有效”的管理要求,進一步完善了院前急救醫療服務體系,提高了急救水平與能力,建立了暢通、高效的急診“綠色通道”。
托管五年來,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在醫院綜合管理、醫療技術提升、人才梯隊建設與專科人才培養等方面全力扶持分院的工作。組建了由附院派駐的管理人員和醫院原班子成員組成的新的領導集體。實行院長負責制,由附院派駐管理人員任院長主持醫院全面工作。附屬醫院常年分批派駐醫術精湛的內、外、婦、兒科專家來分院開展工作。并根據分院患者的需求,不定期選派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專家來分院開展疑難病歷會診和專科手術等診療活動。專家在分院積極開展醫療新項目、新技術,定期開展學術講座,集醫療與教學一體化,積極培養分院醫療技術人才,大力扶持分院醫療事業的發展,同時分院與附屬醫院建立了高效便捷的遠程網絡會診系統,使附院專家隨時能為二連分院疑難及危重病例進行及時會診,極大地提高了危重病例的救治成功率。在專家的精心指導下,分院在疑難病癥診治、急危重癥搶救、重大手術的診療方面取得較大突破。先后為結腸癌患者、甲狀腺患者、肝臟腫瘤患者、雙側股骨頭壞死患者等成功實施了手術。五年來累計開展新業務、新技術達40余項。同時托管以來分院已陸續選派各科醫護人員到附屬醫院進行各專業的進修學習,進修人員達到10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本院醫護人員專業技術水平。五年來二連分院的門診、住院人數逐年增長,業務收入成倍增長。實現了業務指標的穩步增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取得了雙提升。
在不斷創新發展的基礎上,醫院托管以來,在管理上、醫療技術上取得的成績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三年來,醫院陸續獲得“2009年全盟醫院管理年暨醫療質量萬里行綜合評比第一名”、“創建勞動關系和諧單位”、“全盟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文明杯’規范化服務競賽活動先進單位、盟級“文明單位”、全區“十一五”期間漢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自治區第二屆公益之星評選最具愛心單位、全區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示范單位等榮譽。 二連分院的托管成功,讓二連市政府與人民寄予了二連分院更多的期望。先后將錫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蒙中醫醫院委托分院管理。分院在積極推動二連市蒙中醫藥事業與社區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同時。自身的醫療技術水平與社會影響力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二連醫院的醫院管理、技術力量、文化理念等各方面都有了新的歷史性突破,醫院的各項工作有了顯著進步。 二連浩特市醫院五年的幫扶式托管成功經驗,為因缺少好技術、好管理而身處困境的基層醫院,找到了一個發展的突破口。——要想強基層,就到基層去。2012年底,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和二連浩特市醫院進行了第二輪托管簽約,雙方約定,在已經實施了5年托管的基礎上再托管5年。二連分院根據二期托管協議組織制定了《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繼續托管二連市醫院的工作建議方案》。將加強學科建設、大力培養現有人才,引進高學歷專業技術人才等確定為新一輪托管的重中之重。計劃在五年之內為二連浩特市醫院打造4個重點專科。讓更多新技術、新業務下基層,進一步提高醫院的整體技術實力。 二連分院依托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人才、技術、管理優勢,堅持“科技興院、質量建院、依法治院、勤儉辦院”的辦院方針,傳承和發揚附屬醫院“精醫厚德、福澤民眾”的理念,實施“科學管理、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和諧發展”的策略。全院干部、職工齊心協力努力打造一所服務一流、質量一流、管理一流、理念一流的“二甲強”醫院,樹立現代化口岸醫院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