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以下簡稱"汕頭國際眼科中心")成立于2002年6月,是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唯一直屬的非營利性參照三級??漆t院管理的眼科??漆t院,是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集醫療、教學、科研、防盲、培訓為一體。
汕頭國際眼科中心由汕頭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聯合管理,致力于發展成國際優秀的眼科中心,以追求卓越、真誠服務為宗旨,為區域提供高水平、高質量、與國際同質化的醫療服務,以國際同步的技術水平輻射全國。中心現建筑面積9508平方米,編制床位132張,實際床位127張、日間病床70張。年門診量30.1萬人次,年住院量1.2萬人次,年手術量2.4萬例,手術量年均增長率19.6% ,門診量年均增長率16.3%。目前中心服務市外(含國外)患者數約占總診療量的42.3%,建院以來連續十七年保持零醫療事故,鑄就了"無紅包醫院"的金字招牌。在省屬醫院第三方調查中患者滿意度排名第2位,員工滿意度排名第3位。
2015-2017年連續三年列華南區醫院??坡曌u排行榜眼科??频?位;2016年列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眼科百強排行榜第27位(學術影響力列第13位);2016-2017年連續兩年在全國醫院眼科??婆判邪裰蝎@得提名(全國共10個單位);2019年成為廣東省高水平臨床重點???。
一、創新公立醫院管理模式,走特色發展之路
汕頭國際眼科中心以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特區精神,首創廣東和香港醫療創新合作的成功模式,經過十七年的發展,已躋身廣東一流眼科中心及全國優秀眼科中心行列,并在國際上享有一定聲譽。醫院在百舸爭流中乘風破浪,走出一條"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強我精、人陳我新","感恩回饋、授人以漁"的特色發展之路。
中心建院伊始,率先創新事業單位編制改革,實行全員聘用制及捆綁式薪酬體系?,F有員工376人,其中眼科醫生81人,碩士及以上學歷占96.3%(其中博士占19%),高級職稱占28.4%;其他醫療技術及護理人員200人,本科及以上學歷占74%。中心專家在國際學術團體任常務委員1人;國家級學術團體任副會長1人、理事2人、副主任委員5人、青年副主委1人、常務委員3人、委員25人;在省級學術團體擔任理事4人、青年副主委2人、常務委員10人、委員35人。
中心是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眼科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博士后流動站,是廣東省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學科、廣東省臨床重點??疲瑖H眼科學會ICO眼科醫師中國首個考試基地、中華醫學會白內障手術培訓基地、廣東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協同專業基地、廣東省白內障區域性防治培訓基地、廣東省專科醫師培訓基地、廣東省衛健委"遠程會診試點單位"、美國白內障與屈光手術協會白內障手術培訓中心。
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及成員先后獲得消除白內障盲突出貢獻單位、中華健康快車"啟明領袖獎"、中華健康快車"最美醫生"團隊、中華醫學會防盲杰出貢獻獎、"亞太眼科學會成就獎" 、"首屆老年醫學獎——杰出貢獻獎"、"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特別貢獻獎"、"Publons同行評議獎"、第二屆"白求恩式好醫生"提名獎、入選"嶺南名醫錄"、"中國名醫百強榜"、"廣東省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
二、攜手國際優勢資源,開展科研深度合作
汕頭國際眼科中心走國際化發展之路,建立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科學院院士Andrew Schally教授工作站。與香港中文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美國普渡大學、邁阿密大學、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冰島deCODE基因中心、新加坡國立眼科中心等國(境)外知名大學或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聯合培養高層次人才。
建院以來,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41項,其中國家級項目及國際橫向項目27項;獲國家及省市級科技進步獎10項;發表論文645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42篇,與國際團隊聯合發表高水平論文158篇,總影響因子為898.5,單篇最高影響因子14.093。臨床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三、開拓"國際視野",引進規范化教育體系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全面推行醫學院教學新模式和雙語教學,廣泛開展互動式教學,充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實踐教學并駕齊驅,建立多元化考核體系,增強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共培養博士后2人,博士11人,碩士203名,本科3215名,博士獲高校博士點專項基金3項,碩士獲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國家級3項、省級11項,畢業論文院級優秀率72.9%,發表論文69篇,其中SCI論文31篇。規培結業考核通過率100%。眼科學資源網站獲廣東省精品資源共享課項目;2016年獲住院醫師心中好老師稱號;第二屆全國眼科學研究生論壇辯論賽第一名;PBL教案獲汕頭大學優秀教案二等獎。連續舉辦八屆李嘉誠基金會研究生論壇,來自全國16省、3個直轄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2000多名學生參加,其中276名研究生代表全英文發言參賽,國際化評審團點評指導,展示中國學術新生力量的研究水平。
中心將國際眼科ICO考試納入畢業后教育體系,共138人通過ICO考試,通過率連續十四年穩居全國前列,其中17人獲得全國前三名,6人獲ICO獎學金赴英國、美國、德國接受Fellowship培訓。中心所有醫生均赴香港接受培訓。累計完成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55項,省級繼教項目72項,市級繼教項目101項。
四、創新培訓模式,打造中國白內障培訓"黃埔軍校"
建立規范化住院醫生及基層醫生培訓、質量管理體系,全國首創虛擬結合現實、wetlab的白內障手術技能培訓模式。培訓的青年醫生及基層醫生來自全國20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共91個地區;培訓白內障手術醫生3328名,其中可獨立手術基層醫生452名,共獨立完成手術量約22.1萬例,為全國各級醫院培養了扎根當地的醫療骨干,中心被業內譽為中國白內障培訓的"黃埔軍校"。
在眼科中心的幫扶下,"關心是潮流"項目兩英鎮扶持點白內障年手術量居廣東省第4位,海南省成為全國第一個無障礙白內障省、潮南區成為汕頭市第一個無障礙白內障區、三饒鎮成為潮州市第一個無障礙白內障鎮。眼科中心的培訓效果引起國際關注,吸引了新加坡、蒙古、巴基斯坦、布隆迪等國家的醫生"拜師學藝"。
五、打造奉獻文化,建立精準防盲扶貧模式
中心秉承公益性原則,致力于打造奉獻文化,以"授人以漁、助人自助、輸血造血、持續發展"為理念,建立醫療技術輸出平臺,探索出一套可持續發展的三級精準醫療防盲扶貧創新模式。該項目覆蓋全國22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共119個地區,扶貧白內障手術量累計達21.1萬例,居全國首位。
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光明行"項目自2013年起連續七年先后29次赴西藏、四川、青海、新疆、吉林、甘肅等偏遠地區精準幫扶,為多地區培養了當地首位白內障手術醫生。中心持之以恒地輸入技術,使之不斷發展壯大,其中幫扶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眼科從一個??瓢l展成為西藏自治區眼科中心,讓廣大藏族同胞能就地享有同質化的高水平眼科醫療服務。真正實現強基層、固根本、促提升,精準助力脫貧攻堅。
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心常務副院長張銘志教授作為國家援外醫療隊隊長帶隊赴巴基斯坦的吉爾吉特地區以及非洲的布隆迪執行援外醫療"光明行"任務,出色地完成手術任務及培訓工作,讓光明之花開遍祖國邊疆及友邦。張銘志教授成為第一位在巴基斯坦實施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的中國醫生,同時也是第一位在布隆迪總統府舉行眼健康講座的中國眼科醫生。
六、線上線下并行醫聯體,打破"空間限制"
汕頭國際眼科中心以技術輸出為主要抓手,借助自身技術優勢,社會資本資源配置能力與優質資源的有效組合,成功建立"輸血造血、持續發展、可復制"的"關心是潮流"模式,推動多樣化多層次的醫聯體體系建設。
因地制宜、按需定制松散型、緊密型、托管型、合作型等不同模式,共建立專科聯盟81家、遠程??坡撁?家、??漆t聯體8家、托管"院中院"1家、遠程醫聯體5家,探索社會資本與公立醫院共建互聯網醫院,開展線上咨詢、遠程會診、AI影像分析、雙向轉診、同質化教育培訓、大數據健康管理等運行模式。
七、全民健康管理,優質醫療服務資源下沉基層
2007年,汕頭國際眼科中心率先在潮汕地區對兒童青少年近視進行原生態自然環境下的系列研究,并在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研究方面取得突破。2016年以來先后與汕頭市澄海區、濠江區簽署"全民亮眼行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聯盟行動"框架協議,并獲省衛健委批準成立省級兒童青少年預防近視科普志愿服務隊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分隊,為113所學校共4.1萬名兒童青少年建立了眼健康檔案,為進一步的近視防控及干預提供了切實可靠的數據。
中心始終關注全民眼健康,自2011年起先后在汕頭市1453個社區為11.3萬居民開展眼健康建檔,舉行3000余場眼健康科普講座及一對一宣教,開展免費白內障手術4000多例,中心共捐濟困幫扶款2270萬元,用實際行動響應"健康中國"戰略。該項目榮獲2017年度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團隊。
八、打造省域副中心眼科醫療高地,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健康是促進人類社會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汕頭國際眼科中心積極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為推進精準扶貧、健康扶貧、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應有貢獻。
為更好地滿足眼科中心的發展需求,2015年汕頭市政府劃撥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新津片區20畝地作為汕頭國際眼科中心易地擴建項目用地,項目納入汕頭市十三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及2018年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總建筑面積為57249.63平方米,規劃床位300張,總投資3.85億元。擴建后的眼科中心在規模與服務上將與國際先進的眼科醫院齊頭并進,為社會提供國際一流水平的眼科醫療服務。
未來,一座診斷技術智能化 、醫療手段先進化、科研合作產業化 、醫院管理自動化、醫療空間藝術化、醫護培訓體系化、公益救助閉環化的高水平現代醫院將屹立在美麗的南海之濱,迎接新的發展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