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市第一人民醫院位于聞名于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大理。大理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是滇西地區交通樞紐和中國通往東南亞各國的重要陸上門戶。
醫院總占地面積為82.51畝,建筑面積66400平方米。編制床位800張,開放床位1100張。目前有職工953人(含編內、編外)。有專業技術人員891人,其中碩士畢業生15名,正高職稱17人,副高職稱74人,碩士生導師1名。設有13個職能科室,16個臨床科室(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兒科、眼耳鼻喉科、消化科、腫瘤中醫科、呼吸內科、內分泌科、心內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婦科、產科、腎內科、重癥加強治療病房)20個病區,7個醫技科室、1個門急診科、1個體檢中心、1個血透中心、1個靜脈配液中心、1個司法鑒定中心和1個后勤服務中心,有38個二級專業。經上級行政部門審批,醫院設有“大理州微創外科診斷治療中心”和“大理州肢體殘疾康復中心”,其中普通外科和消化科是云南省省級臨床重點專科。
微創外科、普通外科、創傷顯微外科、神經內科、消化科、內分泌科、兒科等科室是大理市第一人民醫院的特色專科。1991年8月,普外科在滇西地區首家引進了腹腔鏡技術,并成功開展了第一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至今,已形成了以腹腔鏡為代表的微創外科優勢學科群,并廣泛應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婦科、胸外科等疾病的診治,目前已擁有4個病區,床位200余張,該技術在滇西地區處于領先水平;骨科、顯微創傷外科擁有病床130張,于1984年率先在滇西地區開展了斷肢(指)再植技術及開展的脊柱矯形、全髖關節、膝關節,肩關節置換術等技術,在州內處于領先水平;消化科是目前滇西地區設備設施較全,規模較大,能開展“消化道腫瘤的內鏡下聯合治療”、“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檢查”、“膽道結石內鏡下取石術”(EST)、“食管腫瘤狹窄的支架置入術”、“食管、胃、腸早期癌變內鏡下切除術”等內鏡下各種疑難微創手術的專業科室,并已達省內先進水平,形成了診、治、住三位一體化的消化疾病診治專科;顱腦外科能在手術顯微鏡、系列動態腦電圖儀下,從不同方位、不同層次完成顱內高難度手術;神經內科開放床位150張,能開展腦電生理檢查、應用動態腦電圖確診癲癇病、多導睡眠圖確診睡眠障礙、誘發電位P300對大腦認識功能的監測等,形成了診療康復為一體的腦卒中病房;心內科在州內較早開展經食道心房調搏術、超聲波及小腦電刺激療法、三腔起搏除顫器(CRT-D)植入術等先進技術;內分泌科是設備設施較為齊全,專病管理較為規范,于診療健教為一體的糖尿病專科,能開展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免擴瞳眼底照相、動態血糖監測、多普勒血流檢測等;婦科開設有不孕癥專科門診,開展的宮、腹腔內鏡微創手術在州內處于領先水平;兒科擁有床位70張,設有普兒病區及新生兒病房,開展新生兒的復蘇及搶救,對早產兒、新生兒疾病的診療在全市處于領先水平;重癥醫學科(ICU)擁有層流病房、正壓病房、負壓病房和12張病床,能開展“有創動脈壓力監測”、“血液動力學監測”等技術。
目前,醫院擁有1.5T高場強核磁共振機、螺旋CT、大型C臂、大型超聲診斷系統、數字化胃腸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多套電子宮腹腔鏡及電子鼻胃鏡等先進的大中型醫療設備;住院樓中配置有智能化軌道小車物流傳輸系統、自動化藥房、靜脈配液中心、層流凈化手術室、重癥監護病房、消毒供應中心等先進醫療設施;完成了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LIS、PCS、HIS、OA辦公自動化系統、手術麻醉、醫院綜合運營管理系統等新一代醫院信息系統,實現了門診、病區的電子辦公一體化,進一步提升了醫院的綜合服務及管理能力。同時,門急診、醫技樓及大理市急救中心(建筑面積約2.8萬平方米)的建設正在如期進行中。
醫院曾榮獲國家愛嬰醫院、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云南省價格誠信醫院、醫療服務價格信得過醫院、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先進集體、醫院管理年活動先進單位、文明單位、平安醫院等榮譽稱號。
大理市第一人民醫院以打造滇西醫療服務中心、創建“等級醫院”和開展好“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為目標,以“十二五”發展為契機,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秉承“醫心慈、醫術精、醫紀嚴、醫風正”的院訓,凝心聚力,堅定前行,不斷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為努力實現“管理規范、技術領先、友愛和諧、群眾滿意”的美好愿景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