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中心醫院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于1922年創建。醫院曾用名汕頭博愛醫院、汕頭地區人民醫院、 汕頭市中心醫院、中山大學附屬汕頭醫院。
建筑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年門急診量65多萬人次,開放病床近1200張,收治住院病人3.6萬人次,施行大中型手術1.5萬人次。現有職工1500人,衛技人員占83.5%,正高46人,副高181人,博士4人,碩士69人;碩士生導師25名,招收在讀研究生15名。近年醫院專科建設成效卓著,心胸外科、骨科、心血管內科、普通外科、神經外科、眼科、感染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兒科等專科的技術水平居本市領先或先進地位,心血管病專科為廣東省“十一五”規劃特色專科。一批高新技術項目如低體重兒先天心矯治術、急性心梗急診PTCA并支架術、各種脊柱前路及后路手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腦干腫瘤切除術、脊髓內腫瘤切除術、白內障超聲乳化吸出折疊式人工晶體植入術、各種腔鏡技術(腹腔鏡、胸腔鏡、宮腔鏡、關節鏡等)、斷指再植術、胸腔鏡下食管癌切除術等達到省內先進水平;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外科診治及腎移植技術已通過省醫學會準入評估。現擁有各類先進醫療設備4000多臺套,如1.5超導核磁共振、64排全身螺旋CT、醫用直線加速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多功能數字化X光機、3 D彩超等。擁有10個床位的ICU病區及擁有20臺血液析機的血液凈化中心,其規模居粵東地區第一。近三年來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5項,汕頭市科技進步獎29項;獲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省、市科研立項有127多項 ;每年在生物醫學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0多篇。近年來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在粵東率先使用“一卡通”,逐步向“數字化醫院”邁進。
汕頭市中心醫院是一家有著光榮傳統和巨大貢獻的醫院。1927年8月,醫院一護士從敵人槍口下搭救了受槍傷的陳賡同志(解放后晉升為大將)。1965年8月7日,醫院醫務人員成功搶救“八·六”海戰4位重傷員,包括鋼鐵戰士麥賢得。在搶救過程中有6名醫務人員獻出自己的鮮血。解放后,醫院長期擔負潮汕地區、汕頭市醫療救護中心重任,為保護千萬潮汕人民的生命健康發揮了主力軍作用。由其醫務人員組成或參加的醫療隊,經常活躍在潮汕大地上,而且足跡遍及赤道幾內亞城鄉、抗美援朝戰場、青藏高原雪域、河南商丘災區……
汕頭市中心醫院是一家富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的醫院。醫院有著大量填補本地區技術空白的歷史記錄,如1958年開展胸腔腫瘤切除術;1959年發現本地區首例鉤端螺旋體病;1960年發現本地區首例恙蟲病;1961年開展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閉式擴張術和肝葉切除術;1963年開展低溫麻醉下先天性肺動脈瓣狹窄心臟切開直視手術;1969年開展腫瘤放射治療;1975年施行腦瘤切除術;1981年開展二尖瓣置換術;1982年開展人工關節置換術;1983年為病人安裝埋藏式人工心臟起搏器……目前,醫院綜合實力和醫療技術水平穩居汕頭市領先或先進地位,一批高、難、新技術項目達到省內先進水平;近10年來科研成果獲衛生部、廣東省、汕頭市科技進步獎共43 項;在醫學雜志發表論文近2000篇;先后有澳大利亞、美國夏威夷、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等國外醫療隊來院進行技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