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中心醫院(漯河市第一人民醫院、漯河醫專一附院)的前身是創建于1916年的美國安息日教會診所,1951年10月市人民政府正式接收醫院,成立了該市第一所政府醫療衛生機構——漯河市衛生院。當時有職工18人。1986年漯河市升格為省轄市,跟隨著改革開放的時代步伐,醫院在改革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1998年晉升為“三級甲等”醫院,現已發展成為豫南地區規模較大的一所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
目前,醫院占地面積330畝(含一分院、西城分院),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開放床位1850張,年門診量70萬人次,年收治病人5萬人次。固定資產5.05億元,擁有PET-CT、64排CT、DR、平板DSA數字成影、1.5T核磁共振、準分子激光治療儀、術中C臂CT等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診療設備。
現有在職職工1678人,享受國務院津貼5人,享受省、市政府津貼35人,碩士生導師22人,博士、碩士研究生243人,正高級職稱81人,副高級職稱149人。醫院在各專業各級學會任職247人次,其中國家級委員32人次、省級副主任委員12人次、市級主任委員30人次,擔任國家級學術期刊編委以上任職13人次,獲評漯河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7人、科技創新帶頭人11人、學術技術帶頭人5人、青年技術拔尖人才2人,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碩士生導師22名,全市各學科學術帶頭人該院占92%以上。
開設臨床科室28個,醫技科室20個。河南省醫學重點學科7個,河南省重點培育學科1個,漯河市醫學重點專科23個。設有ICU、EICU、CCU、RICU、NICU、PICU,醫院具有較高的綜合診療水平和急診急救能力。其中胸外科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治療、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胸骨下段小切口治療先心病,心血管內科疾病射頻消融、冠狀動脈造影、支架植入、二尖瓣球囊擴張,介入療法治療食道癌、肺癌、布卡氏綜合癥,關節脊柱外科上頸段腫瘤、損傷等高難度手術、髖膝關節置換術、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椎體腫瘤;婦科開展的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癌分期手術,眼科超聲乳化白內障、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遠視、散光,腫瘤內科開展的分子靶向治療、腫瘤的微創治療;肝病科開展的經皮穿刺微波刀/射頻治療肝癌新技術(PMCT);神經內科開展的顱內動脈瘤介入治療;神經外科采用顯微技術開展的顱內動脈瘤夾閉術、顱底巨大腫瘤全切術、四腦室及腦干腫瘤切除術、立體定向損毀術治療帕金森氏綜合癥以及鈥激光、宮腔鏡、腹腔鏡、胸腔鏡、關節鏡、椎間盤鏡、電氣化切等微創無痛手術項目的臨床應用達到省內和國內先進水平。
近幾年來,醫院開展新技術、新業務72項,多項技術填補了省、市空白。其中,婦產科開展的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單精子卵泡漿內注射技術(試管嬰兒)項目正式運行,醫院成為豫中南地區唯一一家準予開展此項技術的醫療機構,脊柱外科開展的3D打印人工頸椎技術,填補了河南省的空白。獲省、市科研立項6項,資助經費600萬;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漯河市科學技術進步獎15項,河南省衛生、教育科技成果獎5項;發表國家級及以上論文660篇,其中SCI 5篇(心血管內科王浩然博士撰寫的論文被SCI收錄,影響因子為5.228),中華系列、北大核心期刊45篇,國家級期刊626篇;專著59部、專利7項,每年用于科研方面的獎勵金額平均在200萬元以上。成功舉辦第三屆國際骨科學術會議、全國核醫學年會等省級以上大型學術會議26次,培訓各類醫務人員達5000余人。
醫院相繼榮獲“全國百佳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河南省行風建設先進單位”、“河南省醫院創新管理先進單位”、“全省衛生文化建設先進會員單位”、“河南省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先進單位”、“河南省十大指標目標管理考核先進單位”、“全省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省總工會“先進女工集體”等省級以上榮譽稱號二十多項。骨科被團中央命名為“青年文明號”,神經內科、婦產科被全國婦聯命名為“巾幗文明示范崗”、“全國‘三八’紅旗集體”。醫院的社會信譽不斷提高,醫療輻射面不斷擴大,已初步建成豫中南地區的醫療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