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六位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醫院始建于1979年,1996年創建為國家“三級甲等”醫院,是深圳市首批兩家“三甲”醫院之一;2008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為“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同年國家衛生部授予醫院“全國衛生先進單位”稱號;2012年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醫院“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是迄今為止深圳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大型綜合性醫院;2012年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體育總局授予醫院“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先進集體”;2012年深圳市委和市政府授予醫院“2008-2011年度文明示范窗口”;2013及2014年榮獲全市116家醫院醫療質量整體評估第一名;2016年榮獲市醫管中心年度運行績效考核第一名;2017年3月順利通過三甲復審,是深圳市第一家通過三甲復審的市屬綜合性醫院;2017年6月以我院為主體牽頭成立本市第一個“社康中心-區級醫院-市級醫院”分級診療和三級聯動的緊密型醫聯體——深圳市大鵬新區醫療健康集團;在2017年深圳市公立醫院綜合評價結果中,我院在全市三級綜合醫院中位列第一;并獲評2017年度廣東省醫院績效評價A級單位。
一、基本信息
醫院現有員工2890人,其中正高職稱266人,副高職稱373人;博士(后)130人,碩士340人;各類高層次人才2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在站博士后50人。醫院現占地面積3.7萬M2,建筑面積13.6萬M2,深圳市發改委立項批復“醫院三期建設項目用地涵蓋現急救中心和血站遷走后舊址,項目建設完工后醫院占地面積5.3萬M2,建筑面積28萬M2”;開放病床數1835張,規劃3000張;擁有固定資產11億多元。2017年,醫院年門急診量超過226萬人次,出院病人超過7萬人次,住院手術達到4.2萬臺次,CD型病例達到6.2萬例,Ⅲ、Ⅳ級手術近2萬例。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95%以上,體現了醫院重視疑難重癥的治療,努力打造區域性的醫療中心。
二、學科建設和科研成果
醫院設有分院1個(深圳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設置了13個職能部門、66個臨床及醫技輔助科室,是深圳市擁有國家、省、市級重點學科(含各類創新載體數量)最多的醫院。
1、國家級重點專科(實驗室):6個 骨科國家臨床重點醫學專科(深圳第一個)
腫瘤基因組臨床應用關鍵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全國唯一)
國家地方聯合醫學合成生物學工程實驗室(全國唯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蛋白組學實驗室(三級)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舌診原理與應用重點研究室 國家衛生部腦卒中防治基地醫院(深圳唯一) 2、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GCP):12個
血液內科、內分泌科、腎病學專業、呼吸內科、骨科、燒傷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甲乳、肝膽)、胸外科、中西醫結合科、重癥醫學科
3、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23個
內科、兒科、急診科、精神科、神經內科、全科、康復醫學科、外科、外科(神經外科方向)、外科(胸心外科方向)、外科(泌尿外科方向)、外科(整形外科方向)、骨科、婦產科、眼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臨床病理科、檢驗醫學科、放射科、超聲醫學科、口腔全科、皮膚科
4、廣東省重點醫學專科:10個
骨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血液內科、中西醫結合老年病科、耳鼻喉科、康復科、腎內科、燒傷整形科、口腔科
5、深圳市優勢醫學重點學科(群):4個
神經學科群(神經學科、康復醫學科)、骨科運動醫學群(創傷骨科、脊柱外科、骨關節科、運動醫學科、周圍神經手足外科)、泌尿外科男科群、口腔科
6、深圳市重點學科:14個
創傷骨科、骨關節骨腫瘤科、脊柱外科、運動醫學科、周圍神經手足外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血液內科、康復醫學科、腎內科、燒傷整形科、內分泌科、臨床護理、甲乳外科
7、深圳市醫管中心品牌學科:9個
創傷骨科、運動醫學科、神經外科、燒傷整形科、耳鼻喉科、甲乳外科、血液內科、康復科、功能神經科
8、深圳市醫管中心科技創新平臺:5個
腦腫瘤精準醫療關鍵技術研發和臨床應用平臺、遺傳代謝病精準醫療創新平臺、膀胱癌基因組轉化醫學與臨床應用平臺、組織工程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平臺、腦卒中防治干預隊列研究及示范平臺(基地)。
9、深圳市重點實驗室:4個
深圳市組織工程重點實驗室、深圳市泌尿生殖系統腫瘤重點實驗室、深圳市細胞生物技術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深圳市神經外科重點實驗室
10、深圳市工程實驗室/公共平臺:10個
深圳市腫瘤基因組臨床應用工程實驗室、深圳市腫瘤免疫基因治療工程實驗室、深圳市數字骨科技術工程實驗室、深圳市重大疾病體外診斷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深圳市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深圳市藥物臨床試驗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深圳市醫學重編程技術重點實驗室、深圳市深圳市馴化器官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深圳市腦損傷與修復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深圳市運動醫學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11、深圳市研究所:6個
深圳市血液病研究所、深圳市老年醫學研究所、深圳市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深圳大學泌尿生殖研究所、深圳大學糖尿病研究所、深圳大學呼吸疾病研究所。
12、深圳市醫療質量控制中心:3個
深圳市重癥醫學質量控制中心、腦血管病救治質量控制中心、
康復治療質控中心 13、引進國外“孔雀計劃”團隊:1個 王榮福腫瘤生物標準物與免疫細胞治療團隊。 14、引進“三名工程”團隊:34個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學科團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專家團隊;北京積水潭醫院嚴重創傷骨科治療團隊;趙國屏院士精準醫學團隊;美國匹茲堡大學戴一凡教授異種器官移植團隊;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及蒙特利爾神經疾病研究所團隊;北京阜外醫院高潤林院士心血管病團隊;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侯凡凡院士腎內科團隊;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勵建安院士康復醫學團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郭應祿院士泌尿外科團隊;華大基因研究院、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楊煥明院士產前篩查及重危產婦救治團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郭衛教授骨腫瘤團隊;復旦大學腫瘤醫院邵志偉教授乳腺外科團隊;二軍大長海醫院景在平教授血管外科團隊;醫科院天津血液病醫院王建祥教授血液腫瘤團隊;復旦大學眼耳鼻喉醫院李華偉教授耳鼻喉科團隊;三軍大西南醫院燒傷科吳軍教授嚴重燒傷團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劉忠軍教授脊柱外科團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守珍教授專科護理團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劉迎龍教授小兒心臟中心團隊;北京協和醫院金征宇教授放射影像診斷團隊;西南醫院(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唐康來教授足踝外科團隊;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閻錫蘊院士納米酶應用轉化團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姚詠明教授重癥醫學團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于布為教授麻醉科團隊;北京協和醫院劉曉紅教授老年醫學團隊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周智廣教授內分泌團隊;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陳可冀院士中西醫結合老年醫學團隊;馬歇爾教授胃腸道疾病國際診療中心 ;Spaulding 康復醫院/MGH Bradley T. Hyman院士醫養團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馬丁院士婦科惡性腫瘤精準診斷與治療團隊;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學浩院士肝臟外科團隊;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王藝教授兒童神經康復專業團隊。
15、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
近5年來,醫院承擔國家973項目“合成生物器件干預膀胱癌的基礎研究”1項,973子課題1項;863課題3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7項,其中2017年獲得19項,連續6年位居深圳各醫院之首;省市科研項目636余項,獲批科研經費約4.78億元。在2017年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公布最新的中國醫院自然指數排行榜中,我院進入全國百強,居全國第31位,深圳市第1位;在2017年度“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專科排行榜”中,我院泌尿外科位列第23名、燒傷科位列第37名、骨科位列第82名、神經外科位列第91名。在深圳市“十二五”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榜中我院排行第一,并且在單學科排行中獲七個單項第一,位居各大醫院首位。在2017年度深圳市醫院科技影響力綜合排名中,我院再次名列榜首,在全市29個學科科技影響力排名中,除總排名第一外,我院還有8個學科獲單項冠軍。
16、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
近5年來,醫院在醫學基礎研究及轉化醫學研究方面成果豐碩,在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和Cell等國際著名刊物發表19篇專業論文,發表SCI論文428篇,其中2017年發表SCI論文152篇;在知名出版社出版一批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專著;并獲得一批省、市級科研成果及國家發明專利。
三、教學情況
醫院作為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第一臨床醫學院,臨床教學與醫療實踐緊密結合,建立了深圳市衛生系統第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始終堅持“醫教協同”的發展理念,積極整合院內外優質教育資源,教學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醫院現有博士研究生培養專業4個,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10名;碩士研究生培養專業26個,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82名;2014年獲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開深圳市臨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之先河。亦與中山大學醫學部、南方醫科大學等六所國內知名高等醫學院校建立了良好的教學合作關系,成為其臨床教學醫院或研究生培養基地。此外,我院還是中山大學博士后聯合培養基地。2007年獲“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稱號,2013年獲批深圳市醫院首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年培養博士后已達34名(出站),目前在站博士后50名。
借助國家公立醫院改革的東風,努力實現十三五總體目標“創建區域診療中心,打造廣深醫療高地,樹立二院優質品牌”,全力打造“學科齊全、醫技配套、功能完善、重點突出、特色鮮明、持續發展”的研究型、智慧型醫院。同時醫院加強黨的領導,狠抓行風政風、廉政建設,倡導良好的醫院文化,再造就醫流程,提高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確保醫療安全。我們堅信:有光榮傳統的近三千名“二院人”,將能繼續大力弘揚“敬業、愛院、團結、奉獻”的醫院院訓,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