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安全用藥原則 老人春季用藥“四必防”
老年人身體機能日漸衰弱,抵抗力下降,難免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老年疾病。這些疾病,有的成了無法根治的慢性病,有的經(jīng)治療后表面上看是好轉了,但卻病根未除,時有復發(fā),特別在春天這個季節(jié),更是老年人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
隨著各器官組織結構的變化和功能的下降,藥物在體內的代謝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因此,老年人在服藥時掌握劑量是非常重要的。
老年人對不同藥物有不同的反應。一些靶器官對藥物的敏感性和療效增加,如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藥物、抗凝劑、利尿劑和降壓藥物;一些靶器官對少數(shù)藥物的敏感性降低,如受體激動劑和阻滯劑。疾病和藥物之間的相互影響可能會導致藥物不良反應的增加。
老年人應熟悉各種藥物和劑型的特點,選擇療效好、副作用小、疾病安全的藥物,不得自行選擇藥物,或隨意增減藥物劑量。對年齡較大、體重較輕、體質較差的老年人,應從"最小劑量"使用,即根據(jù)藥品說明書使用,"成人量"按1/5、1/4、1/3、1/2、2/3、3/4等順序用藥。一般建議將成人劑量的半量或1/3量作為起始劑量,然后觀察患者的反應和病情的改善,將穩(wěn)定劑量調整到合理劑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口服藥物不能破碎或破碎,因此需要閱讀說明書的藥物指導。例如,除了一些腸溶片、控釋片和緩釋片外,由于表面有特殊材料,除了表面有特殊劃痕外,通常不能破碎。
總之,老年人個體差異較大,用藥劑量可以相差數(shù)倍,如解熱鎮(zhèn)痛藥—受體阻滯劑等,因此提倡實施個性化用藥,有目的地進行藥物檢測,仔細觀察用藥效果和反應,找出個體用藥規(guī)律。老年朋友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盡快掌握最合理的用藥劑量。
此外,老年人各組織器官功能下降,藥物代謝排泄能力減弱,藥物副作用耐受性降低,一旦發(fā)生不良反應,損害更嚴重,甚至導致死亡。除了掌握劑量外,老年人(老年食品)還應注意以下幾點"四不要"。
一、不要濫用抗生素藥物。有的老年病人不管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一發(fā)熱就盲目服用抗生素藥物。老年人體質弱,盲目濫用抗生素會導致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而使治療失敗,或導致菌群失調,甚至雙重感染,加重病情,還會產(chǎn)生很多副作用。
二、不要亂用解熱止痛藥。解熱止痛藥只能緩解癥狀,不能消除病因。老年人發(fā)熱或某處疼痛的原因很多,未查明病因,用解熱止痛藥雖然能緩解一些癥狀,但可能掩蓋病情,給確診帶來困難或延誤治療時機。有些解熱止痛藥如去痛片、阿司匹林還可引起上消化(消化食品)道出血或胃穿孔。
三、不要濫用補藥。老年人總想用一些補藥來彌補身體的不足,增進健康(健康食品),延年益壽。不當使用補藥或補藥是有害的。有些人使用鹿茸(鹿茸食品)導致鼻子和牙齦出血;有些人胸悶、腹脹,不想吃人參;有些人服用含有激素的補充劑,導致內分泌功能障礙。正如中醫(yī)所說:"大黃治病無功,人參(人參食品)殺人無過"。假如要用補藥,也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缺什么補什么,不能亂補。
4、不要經(jīng)常服用瀉藥。由于消化器官功能下降、活動減少、腸蠕動減慢,老年人容易便秘。如果經(jīng)常使用瀉藥排便,很容易導致結腸痙攣,影響食物中維生素和鈣的吸收、維生素缺乏和骨質疏松。因此,老年人應多吃含纖維素的食物,如粗糧、蔬菜和水果,以增加腸蠕動,預防便秘。
溫馨提示:
老年人應從以下方面做好預防工作:
一是加強鍛煉,增強體質。老年人應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些溫和的運動,如散步、慢跑、練習太極拳、體操、跳老年舞等。適當?shù)捏w育鍛煉可以有效地增強老年人的體質,避免或減少老年疾病的發(fā)生。
第二,做好飲食,改善營養(yǎng)。食物應與肉和蔬菜搭配,清淡飲食,如適當吃一些雞蛋和肉,確保飲食中有一定量的優(yōu)質動物蛋白質,多吃蔬菜和水果,確保飲食中有足夠的維生素、纖維素和無機鹽,營養(yǎng)均衡。同時,堅持按時定量,不能饑餓和飽腹。
第三,早睡早起,午休。早睡早起,午飯后休息1小時左右。良好的睡眠可以促進生理功能的調節(jié),放松身心,消除煩惱和疲勞,精神飽滿,提高抗病能力,延年益壽。
第四,注意日常生活,防止冷熱。老年人體質差,適應能力弱,無法承受冷熱的刺激。因此,在早春溫暖寒冷時,應注意隨氣候變化增加或減少衣服,避免因熱或冷而降低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