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脫石散是春節常備藥物 兒童春節期間專家建議家長提前備藥
相關企業: 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藥有限公司新春佳節將至,卻也到了兒童疾病高發期。醫療部門統計發現,這大多是“吃出來和玩出來的”,其中消化系統疾病和摔、燙傷等意外傷害最為常見。
專家表示,家長除了注意看護,還應掌握正確的應急處理方法,避免加重病情。
消化系統疾病高發家長注意提前備藥
北京東區兒童醫院小兒內科主任醫師孫國會介紹,春節期間家人團聚,食物豐盛,家長對孩子的飲食種類控制不太嚴格,消化系統疾病處于高發期。
首先,食物種類豐盛,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高熱量的食物可能吃得比較多,對健康不利;同時,一些食物保存的不好、或者在加工的過程被污染、變質,會引起兒童腸胃功能的紊亂,出現嘔吐、 腹瀉 等癥狀,情況嚴重時會脫水。
如果食物被細菌污染,還會導致腸道感染,引起急性胃腸炎,會有發熱的癥狀。嬰幼兒還會表現出哭鬧、煩躁等狀況。此外,如果吃東西隨意,例如冷飲、冷食,或者吃“雜”了,也會引起腸道功能的不適,出現腹脹、食欲不好等消化功能問題。
孫國會建議,節日期間家長對孩子的飲食應該有所控制,盡量保持和平時的生活規律一致,不要有大的變動。食物種類可以適當的增加,但食物的量、衛生要控制好。
建議家中常備益生菌,包括雙歧桿菌、酵母菌等,以及思密達( 蒙脫石散 )。孩子出現水樣便時可以吃點 止瀉藥 ,保護腸黏膜。如果腹瀉次數很多且伴有嘔吐,甚至有脫水狀況,可以備點口服補液鹽,按 說明書 沖好,補充電解質和水分。但如果孩子脫水、發熱,精神狀態不好,建議及時就診,避免引起其他并發癥。
此外,對于一些餃子里包硬幣等習俗,孫國會提醒不要給嬰幼兒吃,大一點的孩子也要家長的監護下進行。他強調,硬幣嗆到氣管是非常危險的情況,一旦發生,要讓孩子低頭、壓腹部,將器官、食道的異物吐出來,然后及時就診,交由有經驗的醫生處理。
摔、燙傷最常見家長應加強看護
北京東區兒童醫院小兒外科醫生都衛國介紹,節假日期間兒童意外傷害較多。其中,意外摔傷、燙傷最為多見。建議孩子滑冰、滑雪帶好防護頭盔等護具。值得關注的是,兒童因為骨頭軟,摔傷后發生骨折情況較少,但肘關節脫位較為常見,發生后要盡量保護受傷部位,及時就醫。
冬天,孩子被開水、熱粥、熱燙意外燙傷非常常見,都衛國表示,發生燙傷應該先用涼水沖洗來降溫,用碘伏消毒,或者抹一些燒傷膏、紅霉素、金霉素等,然后用干凈的布包扎好,去醫院處理。穿脫衣物時注意不要碰到受損的皮膚。需提醒家長注意的是,抹牙膏這樣的“土方法”慎用,尤其是破皮的燒燙傷不可以用,避免皮膚感染受到二次傷害。
還有一些春節常見意外傷害需注意,都衛國進行了總結:
1、避免煙花爆竹炸傷。手指受傷少見,多數是眼睛受傷,需及時就醫;
2、在外過馬路要注意車輛防止碰撞,大人應進行陪同;家中玩的時候,要避免孩子從高的桌子、窗戶掉落。
3、走親訪友,小心兒童被寵物貓狗咬傷,一旦被咬傷要清洗傷口,打破傷風和狂犬疫苗。
4、嬰幼兒意外摔斷門牙的案例時常發生,家長撿起來后不能用水沖洗,避免破壞薄膜。一旦薄膜被破壞,醫院修補時成活率會比較低。
5、孩子在外玩耍時,意外掉進冰窟窿。第一時間要清除口腔中雜物,頭朝下腳朝上,保證呼吸道盡量讓水倒流。如果沒有了呼吸、心跳,需要人工按壓、口對口呼吸。并盡快送醫。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原創作品拒絕任何形式刪改,看法新聞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