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劑良藥 眾里尋他 廉價藥你在哪里
最近聽說了一個"急診醫生開4毛錢便宜藥治病"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這個消息簡直太好了,大家都知道看病難一直是我國的難題。每個人都期待著這種廉價的藥物進入每個人的生活。眾所周知,廉價藥品的消失是由于制藥廠利潤薄甚至生產虧損造成的。
為緩解這一,國家發改委、衛生計生委等部門于今年5月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藥品價格改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自6月1日起,大部分藥品政府取消定價,完善藥品采購機制,發揮醫療保險費用控制作用,實際藥品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
如今,離文件落地已經四個月了,人們能買到便宜的藥嗎?為什么消費者放開藥價后還是很難買到低價藥?"利潤不高,藥店不愿意賣。"
有多年零售終端經驗的業內人士透露,"藥店貨架空間有限,利潤高或購買頻率高的品種優先。"業內人士指出,廉價藥品的利潤極低,賣10盒的利潤不如一盒高毛利產品。
國家發改委確定的低價藥品標準為:西藥日均費用不超過3元,中成藥日均費用不超過5元。取消絕大多數藥品政府定價通知意味著制造商可以適當提高一些虧損生產的廉價藥品的價格,并在保證一定利潤的情況下恢復生產。
在理想情況下,消費者應該能夠購買更便宜的藥品。然而,事實和理論總是不同的。通知發布后,個別廠家聞風而動,立即提價。其中,很多媒體關注的地高辛的價格在一些終端上漲了10倍。
地高辛漲價的結果是消費者不買賬。也許是受地高辛漲價負面消息的影響。另一種廉價藥利膽片,是肝膽疾病的常用藥,年銷售額近億,但由于成本,這種藥多為虧本生產。據了解,100片白云山消炎利膽片,市場價僅6.2元,200片定價30元。白云山消炎利膽片等產品很多,如魚精蛋白、血栓靜脈炎血栓靜脈炎、牙周病牙周寧片等。由于價格太低,廠家虧本生產,這些物美價廉的藥品最終都會停產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