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為中醫名詞術語。是指脾胃陽氣虛衰,過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陰寒凝滯胃腑的證候。癥見胃脘疼痛,得溫痛減,嘔吐清涎,口淡喜熱飲,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脈沉遲。治宜溫胃散寒。
臨床上胃痛之癥,中醫多稱之為“胃脘痛”,現代醫學所說的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經官能癥及胃黏膜脫垂等疾患多屬中醫“胃脘痛”的范疇。中醫一般分為胃寒、胃熱等證型。
? ? ? 胃寒是常見毛病,但導致胃寒的原因很多,其中飲食習慣是造成胃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胃寒,為中醫名詞術語。是指脾胃陽氣虛衰,過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陰寒凝滯胃腑的證候。癥見胃脘疼痛,得溫痛減,嘔吐清涎,口淡喜熱飲,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脈沉遲。治宜溫胃散寒。
臨床上胃痛之癥,中醫多稱之為“胃脘痛”,現代醫學所說的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經官能癥及胃黏膜脫垂等疾患多屬中醫“胃脘痛”的范疇。中醫一般分為胃寒、胃熱等證型。
? ? ? 胃寒是常見毛病,但導致胃寒的原因很多,其中飲食習慣是造成胃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胃寒原因
1、飲食:胃寒患者多由于生冷食物或者水的刺激,造成粘膜的刺激。
2、生活習慣:常常揮著不按時吃飯,冷熱交替進食,飽一頓餓一頓,久而久之會造成胃寒。
3、精神因素:生活節奏快,精神緊張,飲食不規律也是促進胃寒癥狀加劇的重要原因。
4、天氣原因:胃寒患者多怕天冷,常常由于天氣變冷而經常性的胃痛、腹痛、腹瀉等。
胃寒的癥狀表現為:常因天氣變冷、感寒食冷品而引發疼痛,疼痛時伴有胃部寒涼感,得溫癥狀減輕。 胃寒的主要病因是飲食習慣不良如飲食不節制、經常吃冷飲或冰涼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節奏快,精神壓力大,更易導致胃病。所以需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還有胃寒病人可多吃胡椒豬肚湯,生姜水。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調味品,可以調理好胃寒的病癥,恢復健康脾胃。
胃寒的癥狀表現為:常因天氣變冷、感寒食冷品而引發疼痛,疼痛時伴有胃部寒涼感,得溫癥狀減輕。許多胃病病人不敢吃冷、涼的食物,或天氣一變冷,氣溫下降,胃就痛,腹瀉等。
胃寒嘔吐
癥名。因真陽不足,脾胃虛寒不能運化水谷所致的嘔吐。見《癥因脈治?嘔吐論》。其證畏寒喜熱,不思飲食,遇冷即嘔,四肢清冷,二便清利,口不渴,唇不焦,食久不化,吐出不臭,脈沉遲。真陽不足者,參見寒嘔條。
胃寒惡阻
病名。惡阻證型之一。多因婦女平素脾胃虛寒,孕后胞門閉塞,臟氣內阻,寒飲逆上。癥見嘔吐清水,倦怠畏寒,喜熱飲,兼見面色蒼白,肢冷倦臥。治宜溫胃止嘔。胃寒的癥狀表現為:常因天氣變冷、感寒食冷品而引發疼痛,疼痛時伴有胃部寒涼感,得溫癥狀減輕。胃寒的主要病因是飲食習慣不良如飲食不節制、經常吃冷飲或冰涼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節奏快,精神壓力大,更易導致胃病。所以需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還有胃寒病人可多吃胡椒豬肚湯,生姜水。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調味品,可以調理好胃寒的病癥,恢復健康脾胃。當然,出現胃痛需警惕胃的器質性病變,最好去醫院做胃鏡檢查。
1、根據天氣的變化,及時添減衣物;胃受到外部的天氣影響,可以使胃壁的肌肉收縮痙攣。
2、戒除不良的嗜好,如抽煙、飲酒等。同時,飲食也要規律,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減輕胃腸負擔。食物要選擇容易消化的為主,避免各種刺激性食物,同時也避免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和生冷的食物。除去對胃腸粘膜產生不良刺激的因素,創造粘膜修復的條件。
3、胃寒者忌生冷飲食。冷飲、辛辣是脾胃的無形殺手,易造成脾胃損傷,對胃寒者不宜;另外,脾虛胃寒者還應忌性涼生冷食品,如竹筍、海帶、豆腐等,這些食物易使脾胃積存痰濕,致使脾陽受損,易導致脾虛胃寒,不利于脾虛胃寒的治愈。
4、飲食調養是治療胃寒的基礎,胃寒者宜多吃溫胃散寒食物,如生姜、胡椒等,這可提供給寒者足夠的制造氣血的原料,從而使脾胃的陰陽平衡,達到治脾虛胃寒的療效。
?
胃寒的癥狀表現為:常因天氣變冷、感寒食冷品而引發疼痛,疼痛時伴有胃部寒涼感,得溫癥狀減輕。胃寒的主要病因是飲食習慣不良如飲食不節制、經常吃冷飲或冰涼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節奏快,精神壓力大,更易導致胃病。所以需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還有胃寒病人可多吃胡椒豬肚湯,生姜水。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調味品,可以調理好胃寒的病癥,恢復健康脾胃。當然,出現胃痛需警惕胃的器質性病變,最好去醫院做胃鏡檢查。
?
1.香花菜水煎服,治胃寒痛。
2.姜搗汁,加少量開水飲服,治胃寒嘔吐。
3.龍眼核三顆,燒炭存性研末,沖熱酒服,治胃寒痛。
4.治胃寒嘔吐,妊娠嘔吐:生姜絞汁1湯匙,砂仁5克,清水半碗,蒸半小時,去渣飲汁。每日2次。
5.公雞一只,宰殺后去毛及內臟,黨參20克,干姜6克,蘋果2克,陳皮3克,桂皮3克,胡椒10粒,同煮湯食用,可治脾胃虛弱,飲食不振,虛寒胃寒,腹部隱痛等癥。
6.治胃寒腹痛:狗肉250克,干姜10克,白術10克,黨參30克,豆蔻仁12克,水煎去藥渣,飲汁食狗肉,每日1料。
7.治胃寒痛癥:芫荽1000克,浸入葡萄酒500毫升。3天后去渣飲酒,痛時服15毫升。
?
胃虛寒(胃陽虛)
證候:胃脘冷痛,綿綿不已,時發時止,喜溫喜按,食后緩解,泛吐清水或夾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脈沉遲無力。治則:溫中健胃。主方:理中湯。亦可以用小建中湯證、理中湯證、香砂六君子湯證、香砂養胃丸。方藥:黨參、白術、桂枝、干姜、高良姜、蓽澄茄、白及、海螵蛸。
胃實寒
證候:胃脘冷痛,痛勢急劇,遇寒加重,得溫痛減,脘痞作脹,惡心嘔吐,吐后痛緩,口淡不渴,口泛清水,脘腹水聲漉漉,舌苔白滑,脈弦或沉緊。治則:溫胃散寒止痛。主方:厚樸溫中湯。方藥:厚樸、陳皮、甘草、木香、干姜、茯苓、草豆蔻。
臨床驗方
1.白酒燒蛋
高度白酒50毫升,盛在小碗內,打入1個雞蛋,把白酒點燃,待酒燒干、雞蛋熟后,于早晨空腹吃1次。
2.豬肚老姜
生豬肚1個(洗凈),老生姜(切片)。將老生姜裝入豬肚內,燉熟或蒸熟,分2~4次吃完。
3.茴香橘核粉
小茴香、橘核各等份,炒后研為細末混勻,每次胃痛時或早晚飯前,溫開水沖服。
4.香姜飲
小茴香、干姜、木香,甘草。水煎服,每日1劑。
5.茱萸砂夏茶
吳茱萸、砂仁、生姜、半夏、黨參、神曲,大棗3枚。水煎服,每日1劑。
6.桂皮紅糖飲
桂皮,水煎去渣取汁,加入紅糖,調勻熱飲。此飲具有溫胃散寒的功效,可輔助治療胃部受寒所致的胃痛、胃脹等。
7.胡椒紅棗茶
取大棗10枚(去核),每個棗內放白胡椒5粒,上蒸鍋蒸熟,然后搗爛制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7~10丸。此丸具有溫胃補血之功效,可輔助治療胃寒疼痛。
8.參棗茶
黨參,大棗一起煎湯飲用。也可以加入陳皮以調胃氣。功用:可以輔助治療病后脾虛,食欲不振,四肢肌肉乏力,貧血,心悸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