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后鼻孔閉鎖一般治療
一、治療:
1、一般緊急措施 新生兒降生后,若確診為雙側先天性后鼻孔閉鎖,應按急診處理,保持呼吸通暢,防止窒息,維持營養。可取一橡皮奶頭,剪去其頂端,插入口中,用面條系于頭部固定,以利經口呼吸,并可通過奶頭滴入少量乳汁,待患兒已習慣口呼吸時方可取出口中奶頭。最好有專人護理,以防窒息,并應注意營養攝入。
2、手術治療 用手術方法去除閉鎖間隔,有經鼻腔、經腭、經鼻中隔、經上頜竇4種途徑,應根據患兒年齡、癥狀程度、間隔性質與厚度,以及全身情況而定。為了安全,以先做氣管切開術為宜。
1)鼻腔進路 適用于鼻腔夠寬,能夠看到閉鎖間隔者,膜性間隔或骨性間隔較薄者,新生兒或患兒全身情況較差而急需恢復復鼻呼吸者。
(1)麻醉 兒童用全身麻醉,成人用局部表面麻醉。
(2)切口 左側鼻腔間隔做“[”形切口,右側鼻腔做“]”形切口,分離粘膜,露出骨面。
(3)切除間隔 用骨鑿、刮匙或電鉆頭去除骨隔,保留骨隔后面(咽側)粘膜,以覆蓋外側骨創面。術中須切除鼻中隔后端,以便兩側造孔相貫通。造孔大小以能通過食指為度。然后放入相應大小的橡皮管或塑料管,或以氣囊壓迫固定,留置時間視間隔性質而定,膜性間隔兩周即可,骨性間隔則須4~6周。為了防止再次狹窄,可于一年內定期進行擴張術。此種手術若在纖維光導鼻內窺鏡下進行則更方便。
對新生兒可用小號乳突刮匙沿鼻底刮除,在骨隔處用旋轉刮除法去除骨隔至足夠大小,后面粘膜仍須保留,可行十字形切口,用橡皮管自鼻咽逆行拉出,以固定粘膜瓣于骨面上。
采用鼻腔進路,在術中需注意避免損傷腭降動脈、顱底及頸椎。
2)經腭進路 優點是手術野暴露良好,可直接看到病變部位,能將間隔徹底切除,并可充分利用粘膜覆蓋創面,適用于閉鎖間隔較厚者。
(1)體位及麻醉 患兒仰臥,頭向后伸,用0.1%腎上腺素棉片塞于鼻腔深部閉鎖間隔前壁,再于硬軟腭交界處注入少量含腎上腺素的1%普魯卡因,以減少術中出血,經氣管切開給全身麻醉。
(2)切口 做Owens硬腭半圓形切口,切開粘膜,切口兩端向后達上頜粗隆。分離粘骨膜瓣至硬腭邊緣。
(3)硬腭后緣顯露后,用粗絲線穿過已游離的粘骨膜瓣,以便向后牽引。
(4)去除閉鎖間隔 分離硬腭后面(鼻底面)的鼻底粘膜,用咬骨鉗去除患側腭骨后緣部分骨壁,即可發現骨隔斜向蝶骨體,分離骨隔后面粘膜,鑿除骨隔,然后再于梨骨后緣按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的方法去除的方法去除一部分梨骨,使后鼻孔盡量擴大,保證通暢。骨隔前后和鼻中隔后端粘膜可以用以覆蓋骨面。
(5)縫合切口 將硬腭切口的粘骨膜瓣翻回復位,用細絲線嚴密縫合,其手方接近軟腭處若有撕裂,也應嚴密妥善縫合,以免術后穿孔。最后經前鼻孔置入橡皮管或塑料管,固定修整后的鼻內粘膜,4周后取出橡皮管,預約定期隨訪。若有后鼻孔術后粘連,應及時處理,必要時可進行擴張。
3)經鼻中隔進路 此法僅適用于治療成人后鼻孔閉鎖。單側、雙側、膜性、骨性,皆可使用。
(1)體位和麻醉 同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術。
(2)切口 用killan切口,或稍偏后做切口。
(3)剝離粘骨膜 范圍要盡量擴大,特別是向上、向下剝離的范圍要大,可包括雙側鼻底粘膜,以便向后擴大視野。
(4)切開鼻中隔軟骨,剝離對側鼻中職粘骨膜,范圍要盡量擴大。剝離到后方時,可將鼻中隔軟骨和篩骨垂直板去除一部分,發現骨隔時用骨鑿去除,直到能看到蝶竇前壁為止。最后經前鼻孔插入橡皮管或塑料管,預防后鼻孔粘連。必要時術后定期擴張。
4)經上頜竇進路 此法僅適用于成人單側后鼻孔閉鎖,是利用de Lima手術,自上頜竇開放后組篩竇,達到后鼻孔區,進行閉鎖間隔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