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于無晶狀體眼和人工晶狀體眼的青光眼一般治療
繼發于無晶狀體眼和人工晶狀體眼的青光眼西醫治療
一、治療:
手術前良好設計手術方案和全面做好術前準備,手術醫生不斷提高手術操作技術和技巧,手術后根據術中以及術后觀察的情況及時給予恰當的藥物治療,可以避免或大大降低白內障人工晶狀體手術后眼壓升高和繼發性青光眼的發生。
1.藥物治療:
白內障術后早期暫時性眼壓升高大多始于6~7h內,一般不超過30mmHg,如果手術眼不伴其他眼部異常體征,只要常規抗炎治療,通常在1周內恢復正常。虹膜角膜角扭曲變形,升高的眼壓多在36h內自行恢復。雪堤樣白色嵴可在術后數月內逐漸退縮消失。酶性青光眼(α糜蛋白酶)其眼壓升高為自限性,一般多在48~72h內恢復正常,目前這類手術已很少應用。但在高危眼如原先有青光眼病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出血、視神經萎縮或視神經缺血性病變等狀況,即使短時間眼壓升高仍可使視盤受到進一步損害,白內障人工晶狀體手術后可以給予預防性降眼壓藥物治療。當手術后眼壓升高的程度臨床觀察判斷有視神經損害威脅及可能影響角鞏膜切口閉合、愈合,或患者有眼痛不適癥狀時,應該給予抗青光眼藥物治療。一般短期應用減少房水生成的降眼壓藥物,術后立即的預防性用藥常選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劑如乙酰唑胺,手術后第1天也可選用局部滴眼液如β受體阻滯藥(噻嗎洛爾等)來預防眼壓的升高。如果手術后已發生了眼壓升高,其藥物治療除了某些瞳孔阻滯的病例可用強擴瞳藥和睫狀肌麻痹藥外,一般程度的眼壓升高可選用β受體阻滯藥、碳酸酐酶抑制藥(布林佐胺等)、α受體興奮藥(溴莫尼定等)等一種滴眼液就可有效地控制眼壓。如果眼壓較高,則需要聯合用藥,甚至根據病情全身降眼壓藥物治療。
皮質類固醇藥物對控制伴有嚴重炎癥的眼壓升高常很有幫助,但要注意皮質類固醇應用的不良反應和相對禁忌證。非甾體類抗炎藥可有效抑制炎癥介質前列腺素的合成,也能減輕術后眼壓升高反應,且避免了皮質類固醇的不利之處,常用滴眼液普拉洛芬和雙氯芬酸鈉,口服吲哚美辛和阿司匹林等。
無晶狀體眼或人工晶狀體眼手術后的眼壓升高和繼發性青光眼藥物治療,避免使用縮瞳藥和腎上腺素制藥。因為手術后常伴有炎癥反應,又眼壓升高的原因可能存在瞳孔阻滯,使用縮瞳藥往往會加重病情;使用腎上腺素有發生黃斑囊樣水腫(有文獻報道可高達30%)的危險。
2.激光治療:
無晶狀體眼或人工晶狀體眼發生瞳孔阻滯時散瞳藥雖可減輕阻滯,但仍常需作周邊虹膜切除(開)術才能使瞳孔阻滯根本解除。最好應用氬激光或Nd:YAG激光作1個或1個以上的虹膜切開,尤其是手術后炎癥反應明顯的患眼,多個虹膜切開孔可以避免炎癥再次使部分虹膜切開孔閉鎖。氬激光或Nd:YAG激光還可作滲出機化膜的切開,以解除瞳孔阻滯,溝通前、后房的房水循環。對房角結構標志清楚的青光眼患眼,可作激光小梁成形術,尤其是伴有小梁網色素沉著的病例效果較好,但前房內充滿玻璃體則效果差。如果無晶狀體眼或人工晶狀體眼發生睫狀環阻滯性青光眼(惡性青光眼),可用Nd:YAG激光作晶狀體后囊膜切開術和激光玻璃體松解術,以建立玻璃體腔與后房的交通,再配合睫狀肌麻痹劑、抗炎癥藥物的治療,解除青光眼狀況。激光還可以分離、松解局部前粘連的虹膜,預防進行性周邊前粘連的可能。對于頑固性的青光眼,激光睫狀體破壞手術是最后的選擇治療手段。方式有多種:穿透鞏膜的睫狀體光凝、經瞳孔的睫狀體光凝以及眼內鏡下的睫狀體光凝。
3.手術治療:
周邊虹膜切除術是傳統的瞳孔阻滯治療手段,其手術部位應避開虹膜后面可能有玻璃體疝出的地方以及人工晶狀體襻所在之處。適用于有晶狀體眼的濾過性手術都可用于白內障人工晶狀體手術后的青光眼,但需要根據具體的患眼狀況來選擇相應的手術方式。繼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常規先作小梁切除術,但應避開有玻璃體疝或脫溢的部位,以免玻璃體堵塞濾過口。如果術眼伴有炎癥表現或有一定的結膜下瘢痕,則需要聯合應用抗代謝藥物。繼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可以選擇小梁切除術或非穿透小梁手術治療,如果是有晶狀體后囊膜破裂或虹膜后有玻璃體的患眼,則非穿透小梁手術是最佳的方法,因為該手術可防止手術中前房消失和玻璃體的脫溢,成功率高,并發癥少。在角結膜緣組織破壞嚴重、廣泛瘢痕化的患眼,人工植入物引流手術是較為合適的治療選擇,目前都選用帶有壓力控制的青光眼減壓閥植入。無論施行上述何種青光眼濾過手術,如果患眼前房有玻璃體存在,一定要進行前段玻璃體的切除;如果患眼還殘留較多的晶狀體皮質,一定要徹底清除,否則手術難以建立有效的濾過通道。此外頑固性的青光眼可試行睫狀體剝脫術或睫狀體冷凝手術,但療效不理想,后者過度治療發生眼球萎縮的危險性大。
二、預后:
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