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瞼惡性黑色素細胞腫瘤一般治療
一、治療
惡性黑色素瘤為惡性程度極高的腫瘤,應大面積廣泛切除。切除范圍與腫瘤的高度有關,腫瘤高度<2mm時,切除腫瘤及其周邊5mm正常皮膚即可,當腫瘤高度≥2mm時,其周邊皮膚應切除10mm以上。腫瘤深度超過1.5mm,有淋巴或血流播散的可能,應行區域淋巴結清掃。腫瘤累及瞼結膜或眶內,應行眶內容切除術,并輔以化療。
傳統觀點認為黑色素瘤對放射治療不敏感,近來有研究表明,應用125I敷貼器固定于病變周圍進行局部放射治療,同時注意保護角膜和晶狀體,具有較好的療效。但可能引起眼瞼萎縮、睫毛禿、干眼、白內障、角膜潰瘍等放射性并發癥。冷凍治療對結膜黑色素瘤的治療有輔助作用,但對眼瞼皮膚黑色素瘤無效。
二、預后
1.轉移 眼瞼皮膚惡性黑色素瘤多沿淋巴路轉移至耳前淋巴結或頜下淋巴結。一例男性患者,50歲,右眼瞼無色素性惡性黑色素瘤,廣泛眶周侵犯,眶內容剜出術后,右耳前、頸部淋巴結轉移,施行清掃術,3年后,空腸轉移,Fantana染色可查見胞質有色素顆粒,電鏡查胞質內有黑色小體,眼眶及淋巴結無復發。
2.腫瘤細胞侵犯水平不同有不同的預后共有5類侵犯水平 ①水平1:腫瘤完全限于表皮內,有完整的上皮基底膜。②水平2:瘤細胞延伸超過上皮基底膜,早期侵犯乳頭真皮,但未貼近網狀真皮。以上兩種預后好,治療后5年生存率100%。③水平3:腫瘤充滿全乳頭真皮,并達到乳頭和網狀真皮之間的界面。治療后5年生存率為80%:④水平4:腫瘤穿透網狀真皮,治療后5年生存率為65%⑤水平5健康搜索:腫瘤侵犯皮下組織治療后5年生存率為15%。
3.腫瘤厚度不同有不同的預后 腫瘤厚度是指在病理切片上,從表皮顆粒層的最高部分至腫瘤穿透最深點的垂直距離。Breslow發現腫瘤的厚度是評價皮膚原發性惡性黑色素瘤預后的重要參數,病變厚度小于0.76mm者,5年生存率為100%;厚度大于1.5mm的病變,5年生存率低于50%;介于這二者之間的病變,其生存率也介于這二者之間。由于上述原因,診斷惡性黑色素瘤最好是根據全部切除的病變而不是部分切除的病變所確定。
4.腫瘤的范圍與預后有關 眼瞼皮膚黑色素瘤累及瞼緣者比無瞼緣受累者預后差,其原因是瞼緣的腫瘤導致結膜受累。
5.病理組織學分型及性別與預后的關系尚有爭議 一般認為,結節性黑色素瘤預后差,而小痣惡性黑色素瘤預后最好,表淺擴散性者預后介于中間。女性預后比男性好。但也有人稱,年齡、性別、位置及組織學分型與預后無關。
此外,引流的淋巴結受累以及廣泛擴散的腫瘤預后不佳;皮膚惡性黑色素瘤基底有濃密的淋巴細胞浸潤,表明預后較好;炎性細胞浸潤愈濃密,預后愈好,而不伴有炎性細胞浸潤者死亡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