瞼外翻一般治療
一、西醫治療
1、瘢痕性 瞼外翻須手術治療,游離植皮術是最常用的方法,原則是增加眼瞼前層的垂直長度,消除眼瞼垂直方向的牽引力。
2、老年性 輕者,應囑其向上擦淚,以減少或防止外翻加劇。重者手術矯正,以縮短瞼緣為原則,最簡易的方法是在結膜瞼板層及皮膚肌肉層各作一個三角形切除,然后縫合之。瞼外翻也可行整形手術,作“Z”形皮瓣矯正,或以“V”、“Y”改形術。
3、麻痹性 輕者涂眼膏及眼墊包扎,重者應行眼瞼縫合術以保護角膜。瞼外翻關鍵在于治療面癱,可用眼膏、牽拉眼瞼保護角膜和結膜,或作暫時性瞼緣縫合術。 依患者瞼外翻的病因不同而選擇相應的手術方式是致關重要的,合理的手術操作能達到手到病除的效果。術后需包扎,服用抗菌素,依手術方式不同術后拆線時間各有長短。
4、適應癥:
1)因疤痕、瞼緣松弛,老年性眼輪匝肌松弛等原因所致瞼緣外翻伴溢淚;
2)瞼緣外翻所致眼干不適;
3)瞼緣外翻明顯影響美觀。
5、禁忌癥:
1)眼部急性炎癥;
2)嚴重疤痕體質;
3)有全身出血性疾病。
6、手術整形
以1∶20萬腎上腺素和利多卡因的混合液于預定手術區域行局部浸潤麻醉,作下瞼緣灰線下1~2mm切口,外眥部 向外下方延伸約5mm,與外眥部夾角約135°。下瞼皮下潛行剝離至骨性眶緣投影處或稍下方,形成皮瓣,注意皮瓣的游離范圍需充分,且不可殘留間隔。在皮瓣下方剪開眼輪匝肌,瞼緣下方眼輪匝肌給予適量部分保留,在眶隔表面上分離眼輪匝肌,形成與皮瓣形態一致的眼輪匝肌瓣。 打開眶隔,將眶隔內疝出的脂肪還納復位,如眶隔脂肪較多且眶隔強度尚可,予適量切除。橫向折疊縫合眶隔2~3針以緊縮眶隔,向外上方提緊眼輪匝肌瓣,在外眥下方楔形切除適量松弛的眼輪匝肌,斷端間斷縫合,必要時可固定在外側眶緣的骨膜上,以加強下瞼的支撐力。注意切除眼輪匝肌必須適量,過多可致下瞼退縮,甚至形成下瞼外翻。囑受術者睜眼向上并大張嘴,在下瞼張力最大的情況下,切除多余的松弛皮膚,以8-0可吸收縫線連續縫合切口。
瞼外翻辨證論治
一、中醫治療
本病初期,眼感干澀不適,流淚不爽。胞瞼向外翻轉貼于外瞼之上,如舌敵唇狀,致使胞瞼不能完全閉合,白睛,黑睛不同程度暴露,日久白睛干燥發紅,粗糙增厚。甚者黑睛干燥混濁,生翳潰陷,嚴重危害視力。
1.脾胃濕熱復感風邪
證候:下胞瞼外翻,瞼內紅赤,白睛干燥,眵淚俱多。全身可有胸悶脘痞,食少倦怠,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析:①辨證:以下胞瞼外翻,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辯證要點。②病機:胞瞼內應脾胃,脾。胃濕熱上蒸,氣血瘀滯,復感風邪,風牽瞼出,故瞼皮外翻。濕熱蘊脾,阻滯氣機,脾失健運,故胸脘痞悶,食少倦怠,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皆為濕熱內盛之征。
治法:清熱疏風,健脾除濕。
方藥:除濕湯或黃芪湯加減。除濕湯:滑石25g,車前子12g,薏苡仁、干地黃各30g,茯苓15g,白鮮皮、苦參、連翹、銀花各12g,荊芥、防 風各10g,甘草6g。若癢甚加生地、赤芍、丹皮。若濕爛甚加白芷、地膚子。黃芪湯:黃芪、茺蔚子各60g,防風45g,地骨皮、茯苓、川大黃、人參、黃 芩各30g,甘草15g。若?翻粘瞼,可加羌活、木瓜勝濕通絡,赤芍、丹參活血化瘀。
2.肝風內動
證候:胞瞼外翻,突然發生。久則白睛干燥發紅,黑睛混濁生翳,淚出汪汪。常伴有手足不利,步態不穩,口眼歪斜,舌紅苔薄黃,脈弦細。
辨析:①辨證:以瞼皮翻出,手足不利,口眼歪斜,舌紅苔薄黃,脈弦細為辨證要點。②病機:肝風內動,挾痰阻絡,外急內弛,風牽瞼出。阻于肢體、口面故見手足不利、口眼歪斜。舌紅苔薄黃,脈弦細,皆為肝風內動之征。
治法:驅風通絡解痙。
方藥:排風散加減。天麻、桔梗、防風各60g,烏梢蛇、五味子、細辛、赤芍、干蝎各30g。上為細未,每服3~4.5g,食后,米飲調下。可加當歸、郁金、川芎行氣活血以助通絡。
另外,因疤痕收縮引起的瞼外翻,應以手術治療為主。
3、針灸
體針療法:刺睛明、攢竹、承位、太陽、合谷、足三里等穴,1次/日,留針30分鐘,10次為1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