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卡他性結膜炎一般治療
一、治療
根據(jù)不同的病原菌選用敏感的抗菌藥物點眼。在未作細菌培養(yǎng)的情況下,原則上應選用廣譜抗菌藥物,選擇兼顧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的兩種抗菌藥物聯(lián)合用藥,效果更佳。對分泌物多的患者,給藥前應清除分泌物,可用4%硼酸溶液或生理鹽水沖洗結膜囊或蘸取上述溶液的消毒棉棒清潔眼部。有假膜者,可用生理鹽水棉棒將其除去,然后再滴眼藥水。早期治療應頻繁點眼,每15分鐘1次,連續(xù)2h,然后改為每小時1次,連續(xù)24~48h,隨后酌情減量,睡前涂抗菌藥物眼膏,直至分泌物消失。對并發(fā)角膜炎者,應按角膜炎處理。目前臨床較常用的抗菌藥物包括:
1.喹諾酮類藥物 包括諾氟沙星、氧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洛美沙星等,是廣譜抗菌藥物,對絕大多數(shù)革蘭陰性菌包括銅綠假單胞菌都有很強的抗菌作用,對革蘭陽性菌也有效。最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左旋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更高、耐藥菌株更少。此類藥物毒性小,作用時間長,局部用藥濃度通常是0.3%。
2.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 目前最常用的是0.3%妥布霉素。由于耐藥菌株的增加,慶大霉素已不作為首選用藥。大量用藥應注意藥物毒副作用。
3.多肽類抗菌藥物 常用藥物為桿菌肽和多黏菌素B。桿菌肽主要用于革蘭陽性菌及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炎癥,滴眼濃度為100~500U/ml。多黏菌素B對絕大多數(shù)革蘭陰性桿菌有高度的抗菌作用,滴眼濃度1~2.5mg/ml。
4.抗菌藥物混合制劑 由兩種或多種抗菌藥物混合,兼顧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如Meospotin(新霉素+短桿菌肽+桿菌肽)、Polyfax(多黏菌素+桿菌肽)、Polytrim(多黏菌素+三甲氧芐氨嘧啶)。
5.抗菌藥物眼膏 與眼藥水相比,眼膏中的藥物濃度高,作用時間長,由于涂抹后可能引起視物模糊,因而白天應用受到限制。睡前應用眼膏,可使藥物在結膜囊內(nèi)保留較長時間,以提供較長的藥物作用時間。常用的眼膏有:0.5%四環(huán)素、0.5%紅霉素、0.3%妥布霉素和0.3%氧氟沙星等。
二、預后
一般的急性細菌性結膜炎具有自限性,病程歷時10~14天。治療可使病程縮短1~3天,但葡萄球菌性結膜炎可轉為慢性。
急性卡他性結膜炎辨證論治
中醫(yī)驗方:
(1)菊花15克、魚腥草30克、水煎2次,先熏眼后服,每日1劑。
(2)地膽頭、珍珠草、旱蓮草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3)蒲公英100克,水煎服,每日1劑。
(4)鮮姜1塊、黃連1.5克,將生姜挖一小孔,把黃連放入孔中,置火內(nèi)煨熱后貼于太陽穴上。結膜炎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急性眼病,此病相當于中醫(yī)所說的“天行赤眼”、“暴發(fā)火眼”、“風熱眼”等,指因外感風熱毒邪,而來勢急驟的眼病。
(5)生姜適量,切片,貼于眼周皮上即愈。本方主治火眼,對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眼赤生瘡腫痛也有效,但破潰者禁用。
民間偏方:
(1)板蘭根注射液,點眼,每次3滴,每日4次。
(2)人乳各20毫升、黃連2.5克、隔水蒸、過濾點眼,每日4次。
(3)每天晨起用隔夜茶葉汁洗眼數(shù)次,對消除結膜炎有顯著效果。
(4)活地龍(蚯蚓)4條,洗凈,放干凈碗內(nèi),加白糖10克、待蚯蚓溶成水后,用其點眼,每次2-3滴,每日4次。
(5)仙人掌適量,將其切成片,外貼患眼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