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眼瞼皮膚炎一般治療
過敏性眼瞼皮膚炎西醫治療
1.去除病因
首先應去除病因。停用刺激物,除去刺激源并加以適當治療。對于慢性淚囊炎患者待炎癥消退后應盡早手術治療。
2.應用收斂劑:
滲液較多者應用3%硼酸液濕敷,一般濕疹可用爐甘石洗劑,病變靜止已干燥者可使用氧化鋅糊劑或四環素可的松眼膏涂抹。
補充維生素C,口服或靜脈補充均可。同時口服一些抗過敏藥如息斯敏、苯海拉明、撲爾敏等,或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
4.抗生素應用:
在局部治療的同時應注意抗感染治療,特別有繼發感染者更應引起重視。可口服螺旋霉素片、復方新諾明片、頭孢氨芐片等。重者肌注或靜脈滴注青霉素。
5.物理療法:
滲出明顯者可應用超短波、氦氖激光、紅外線燈等物理療法,改善血循環,除去滲出,使創面干燥,有利痂皮形成,縮短愈合期限。
過敏性眼瞼皮膚炎辨證論治
過敏性眼瞼皮膚炎中醫治療
本病多由風濕熱邪所致,治療應疏風、清熱、利濕,病變后期,陰血內耗,虛風內生,又當養血疏風潤燥。同時,還可應用有關外治法,以提高療效。
(一)辨證選方
1.風熱偏盛:
治法:
疏風清熱。
方藥:
消風散(《醫宗金鑒》)加減。荊芥10g,防風10g,蟬蛻10g,當歸10g,生地15g,蒼術10g,冬桑葉15g,菊花10g,僵蠶10g,刺蒺藜25g。
2.濕熱偏盛
治法:
清熱利濕。
方藥:
三仁湯加減。薏苡仁30g,杏仁10g,白蔻10g,黃芩10g,滑石15g,萆薢25g,茵陳10g,梔子10g,赤芍10g,蒲公英25g。癢甚加蟬蛻、僵蠶、蛇蛻;濕重者加蒼術、地膚子、白鮮皮。
3.血虛生風
治法:
養血祛風潤燥。
方藥:
四物湯加減。熟地10g,當歸10g,白芍12g,僵蠶12g,防風10g,玄參10g,天花粉15g。
(二)其他療法
1.熏洗療法
(1)防風、大飛揚、千里光、野菊花、桉樹葉、蒲公英等選用3~4味,煎水洗患處,每日一次。
(2)黃柏10g,艾葉6g,陳茶葉10g。煎水洗患處,每日2~3次。用于脾胃濕熱,滲水較多者。
(3)荊芥、防風、苦參、地骨皮、白蒺藜、黃柏、薄荷適量。水煎后過濾,熏洗患處,每日2~3次,每劑可洗2天。用于本病各型。
(4)苦參、黃柏、千里光、白鮮皮各10g,蒼術、川椒各6g,煎水,再加玄明粉4g溶化,熏洗患處。用于血虛生風證。
2.外涂療法
(1) 真明亮全蝎3g,乳香3g,覆盆子3g,密陀僧3g。共研細未,搽之即愈。用于本病初期。
(2)濕疹油膏:煅爐甘石15g,生黃柏15g,蛤粉15g,煅石膏15g,輕粉6g,上藥研細未,調豬油外涂。適用于濕熱偏盛證。
(3)三黃洗劑:大黃、黃芩、黃柏、苦參各等量。共研細未,以上藥粉10g,加蒸餾水100m1,醫用石碳酸1m1,調和外搽。用于濕熱偏重,滲水較多者。
(4)鮮銅綠9g研未,以生蜜濃調,涂粗碗內,用艾葉燒,將碗覆蓋在艾煙上熏之,熏至銅綠焦黑為度,取起冷定,以人乳調勻,飯上蒸過,擦之,諸藥不效者,用此如神,百無一失。
3.外敷療法
(1)用滑石粉或精制爐甘石粉外敷。適用于濕熱內盛證。
(2)用絲瓜絡煅燒存性,研成細未,加白酒、麻油適量,調成漿糊狀,冷敷局部,糊劑干燥后,再重新涂上,至痊愈為止。
4.穴位注射:
用維生素B1,穴位注射于第四頸椎旁開5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