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低鈣血癥一般治療
一、治療
原則:立即控制驚厥和喉痙攣,先后補充鈣劑、鎂劑,同時給予維生素D。
1.止痙
地西泮:0.3mg/kg靜脈注射或灌腸。
苯巴比妥:5~8mg/kg靜脈注射。
2.補充鈣劑
血清總鈣早產兒<1.5mmol/L(6mg/dl),足月兒<1.75mmol/L(7mg/dl)或游離鈣<0.85mmol/L(3.4mg/dl)時,才予以鈣劑治療。
1)靜脈補充鈣劑:
用于出現驚厥或其他明顯神經肌肉興奮癥狀。
10%葡萄糖酸鈣(calcium gluconate),每次2ml/kg,以5%~10%葡萄糖等量稀釋后緩慢靜脈注射(1ml/min)。必要時,間隔6~8h再給1次。
元素鈣總量為每天25~35mg/kg(10%葡萄糖酸鈣含元素鈣9mg/ml),最大劑量為每天50~60mg/kg。
注意事項:
注射過程中,保持心率在80次/min以上,否則暫停。
注射時,避免藥物外溢至血管外引起組織壞死。
2)口服補鈣:
用于驚厥控制后。
用葡萄糖酸鈣或乳酸鈣1g/d,至血鈣穩定于2~2.3mmol/L(8.0~9.0mg/dl)。
對較長期或晚期低鈣血癥口服鈣劑2~4周。
3.補充鎂劑
用于伴有低鎂血癥者。
原因:單純補鈣,驚厥不易控制,反使血鎂更低。應用鎂劑治療,使血鎂濃度上升同時使血鈣恢復正常。
驚厥控制后:用10%硫酸鎂,每次1~2ml/kg口服,2~3次/d,共5~7天。
補鈣后:加靜滴2.5%硫酸鎂(magnesium sulfate)2~4ml/kg,或25%硫酸鎂0.2~0.4ml/kg肌注,8~12h后可重復使用。
注意事項:
1)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不宜肌注鎂鹽,以免發生肌壞死。
2)使用過程中應監測肌張力和腱反射,防止血鎂過高。
3)血鎂過高,出現有呼吸抑制,立即給10%葡萄糖酸鈣2ml/kg靜脈注射。
4)硫酸鎂口服量過大可致腹瀉。
4.維生素D治療
用于甲狀旁腺功能不全者。
口服維生素D3 1萬~2萬U/d,療程需數月。
先天性甲狀旁腺功能不全:長期服用鈣劑和維生素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