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骨折一般治療
脛骨骨折西醫治療
骨折端的重疊、成角和旋轉移位,應完全矯正,避免影響小腿的負重功能和發生關節勞損。無移位骨折可僅用夾板固定,直至骨折愈合。有移位的穩定骨折,可用手法整復、夾板固定。不穩定骨折,可用手法整復、夾板固定,并配合跟骨牽引。開放骨折應進行徹底清創,同時整復骨折,利用跟骨牽引維持骨折對位,傷口愈合后則加夾板固定。陳舊骨折畸形愈合者,可用手法折骨整復、夾板固定或配合牽引。合并骨筋膜室綜合征者,應切開深筋膜徹底減壓。
石膏固定
無移位或整復后骨折面接觸穩定無側向移位的橫斷骨折、短斜行骨折等,在麻醉下行手法復位及長腿石膏外固定。石膏固定時,膝關節應保持 15 °左右輕度屈曲位。
骨牽引
斜行、螺旋形或輕度粉碎性的不穩定骨折,單純外固定不可能維持良好的對位。可在局麻下行跟骨穿針牽引,用螺旋牽引架牽引固定。
開放復位內固定
脛腓骨骨折一般骨性愈合期較長,長時間的石膏外固定,對膝、踝關節的功能必然造成影響,目前采用開放復位內固定者日漸增多。
手術治療
平臺骨折的關節面塌陷超過2mm,側向移位超過5mm;合并有膝關節韌帶損傷及有膝內翻或膝外翻超過5°。
脛骨骨折辨證論治
脛骨骨折中醫治療
初期
【治法】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方藥】
1.主方活血止痛湯(趙竹泉《傷科大成》)
處方:當歸12克,川芎6克,乳香6克,蘇木5克,紅花5克,沒藥6克,土鱉蟲9克,三七3克,赤芍9克,陳皮5克,落得打6克,紫荊藤9克。水煎服,每日1劑。
腫脹甚者,可加木通12克、茅根12克。開放性骨折者,可加野菊花12克、黃連6克、梔子12克。
2.外用方 活血消腫散(熊曼琪等《實用家庭中醫百科全書》)
處方:大黃2份,側柏葉2份,澤蘭1份,黃柏1份,防風1份,乳香1份。共研細末,用水、蜜糖調煮,外敷患處。
中期
【治法】和營生新,接骨續損。
【方藥】
主方 生血補髓湯(錢秀昌《傷科補要》)
處方:生地黃12克,白芍9克,川芎6克,黃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膝9克,紅花5克,當歸9克,續斷9克。水煎服,每日1劑。
后期
【治法】 養氣血,補肝腎,壯筋骨。
【方藥】
1.主方肢傷三方(廣東中醫學院《外傷科學》)
處方:當歸12克,白芍12克,續斷12克,骨碎補12克,威靈仙12克,木瓜12克,天花粉12克,黃芪15克,熟地黃15克,自然銅l0克,土鱉蟲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脛骨中、下1/3骨折遲緩愈合者,可加杜仲15克、鹿角霜12克。
2.外用方下肢損傷洗方(上海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講義》)
處方:伸筋草15克,透骨草15克,三棱12克,莪術12克,五加皮12克,秦艽12克,海桐皮12克,牛膝l0克,木瓜10克,紅花l0克,蘇木10克。解除夾板固定后,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