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絡叢乳頭狀瘤一般治療
脈絡叢乳頭狀瘤西醫治療
一、治療
全切腫瘤是治愈脈絡叢乳頭狀瘤的惟一療法。開顱前可行腦脊液外引流,以降低顱內壓和減少對腦組織的牽拉損傷。由于腫瘤血供較豐富,供血多來自與脈絡膜前動脈(側室內者)、脈絡膜后內側或后外側動脈(三腦室內者)、小腦后下動脈(四腦室者)等,有時腫瘤血管出血電凝較困難,因此應盡量避免分塊腫瘤切除。宜找出腫瘤血管蒂,電凝后離斷,爭取完整切除腫瘤。
對發生在第四腦室的脈絡叢乳突狀瘤應后顱凹正中開顱;突向腦橋小腦角者可做患側耳后鉤形切口,行單側枕部骨窗開顱。三腦室內腫瘤,腫瘤的蒂部多位于后上部的丘腦中間塊或松果體隱窩處,采取胼胝體-透明隔-穹隆間入路進入三腦室有明顯優勢,可以直接從上部暴露處理腫瘤蒂,然后將腫瘤向前面翻轉完整切除。側腦室腫瘤血供多來自于腫瘤底部的脈絡膜前動脈,可應用顳頂皮骨瓣開顱,在顳枕交界角回處皮質直切口進入側室三角區,輕牽開皮質后先處理腫瘤底部的供血動脈,再分塊切除腫瘤;但近年來有人認為此入路易損傷顳葉深部視放射和語言中樞,建議采用頂上小葉或頂間溝切開進入側室。在兒童期,由于代償能力強、皮質小直切口、術中牽拉輕微,可以減少顳枕入路術后失語和偏盲的發生,若瘤體過大,不必強求完整切除以防止損傷深部結構。
切除腫瘤前注意阻斷供血動脈以利于手術中減少出血,對于未能完全切除腫瘤而不能緩解腦積水者,應當作分流手術,如為脈絡叢乳突狀癌術后應予放射治療。術中出血是手術切除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學者建議術前采用導管技術行供血動脈栓塞,但因供血動脈走行較長且迂曲,使得選擇困難,也有人建議采用術前放射治療或化療來減少腫瘤供血。
對于未完全切除脈絡叢乳突狀瘤應行局部放射治療,對降低復發率、延長生存期有效,全腦或腦脊髓放療比起局部放療并沒有顯著差異;對有復發征象或惡性變者也應做放射治療。
二、預后
由于脈絡叢乳突狀瘤血供豐富、位置深在且比鄰重要結構,早期手術全切困難,病死率高達16%~31%(1952~1978),近年隨著顯微手術的開展,病死率明顯下降,低于1%。本病系良性腫瘤,全切除后會獲得良好效果,隨著顯微神經外科技術手段的進步,手術的死亡率可控制在1%以下;而全切除腫瘤的病人不需放療常可獲得十分滿意的長期療效。近年隨著手術技術提高,全切術后5年無復發存活率已達100%。腫瘤近全切除后復發率為0%~7%。手術并發癥發生率8%~9.5%。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為腦室穿透引起的硬膜下積液,術后腦脊液分流術可增加硬膜下積液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