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心房顫動一般治療
一、治療
心室率快或伴有心力衰竭者均應用洋地黃治療。洋地黃治療的目的為減慢心室率并控制心力衰竭,少數可恢復竇性心律。必須糾正心律時,可在繼續使用洋地黃維持量的情況下,加用奎尼丁糾正心律,糾正心律后,奎尼丁維持量至少要用6個月。應用普羅帕酮(心律平),氟卡尼,胺碘酮(乙胺碘呋酮)也可轉復為竇性心律。如上述方法無效,可采用同步直流電擊轉復治療,電擊復律效果較好,但仍需用奎尼丁維持量以防復發。
1.病因治療。
2.房顫的復律 房顫的復律有藥物復律、電復律、射頻導管消融及外科手術。
(1)藥物復律及預防復發:對于新近發生的房顫(48h內)藥物轉律有效。
①ⅠA類抗心律失常藥物:一般選用奎尼丁,但可引起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
②ⅠC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可選普羅帕酮,但在心功能不全及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的情況下慎用。
③Ⅱ類抗心律失常藥物:β受體阻滯藥與地高辛聯合應用,有可能使房顫轉律。
④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能有效地轉復其他藥物無效的房顫,亦能預防電擊復律后房顫的復發。
⑤索他洛爾:是一種具有Ⅱ類和Ⅲ類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藥物。
(2)電擊復律:
①適應證:房顫病史較短(不超過1年);有明顯癥狀的房顫病人;房顫伴藥物不能控制的心力衰竭或較快的心室率;心臟病手術后3個月以上;房顫引起周圍動脈或肺動脈栓塞;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已治愈僅遺留房顫。
②電擊能量:一般選擇1~2J/kg。
③電極板的大小:嬰幼兒多采用直徑為45mm的電極板,兒童可用直徑為80mm的電極板。
④并發癥:栓塞、肺水腫、一過性低血壓及吸入性肺炎。電復律前2~3天停用洋地黃,電復律時給予地西泮(安定)鎮靜,如連續電擊4次仍無效,則不宜再用。電擊復律后繼續服用抗心律失常藥以維持竇性心律。
(3)射頻導管消融術:目前主要采用線性消融,在心房內建立若干消融線,目的是分隔心房肌。對于局灶性陣發性房顫,可通過電刺激心房誘發房顫,誘發的房顫與臨床發作的房顫一致,且該刺激部位所標測到的局部電位較體表心電圖的P′波明顯提前,即為房顫消融的靶點。
(4)外科手術:主要有改良的心房迷宮術和左心房隔離術。
3.控制心室率 對于伴有心力衰竭者,可用毛花苷C或地高辛減慢心室率。如無效,可選用小劑量美托洛爾或維拉帕米靜脈注射。
4.抗凝治療 可選用華法林、阿司匹林或肝素。
二、預后
取決于原發性心臟疾病的嚴重程度,亦隨原發病的好轉而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