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低鈉血癥一般治療
一、治療
1.早產兒,特別胎齡<30周或體重低于l500g者,供給鈉鹽量要增加至每日2—3mmol/kg,極早的早產兒低鈉現象可維持數周,要多次測定血鈉。
2.治療抗利尿激素增加引起的低鈉血癥,重點在限制水的進入量,使體液不過于稀釋。如此時用鈉鹽治療,則細胞外液將更增加,可使疾病加重。
3.因腎上腺皮質增生或功能低下引起的低鈉血癥,需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氟氫可的松)治療,同時增加鈉鹽進入量,現已不常用DOCA保留鈉鹽。
4.病因治療 積極治療原發病。
5.失鈉性低鈉血癥 以補鈉為主,所需鈉量(mmol)=(140-患者血清鈉)mmol/L×0.6×體重(kg)。腹瀉所致的低鈉血癥常伴脫水,應同時補鈉和糾正脫水。對低鈉癥狀明顯者可給3% NaCl靜脈滴注,3% NaCl 12ml/kg可提高血鈉10mmol/L,先給半量,要求在4~6h將血鈉提高到125mmol/L,然后在24~48h使血鈉恢復正常。對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者,應長期使用鹽皮質激素氟氫可的松,新生兒每天0.05mg,1次/d,口服。
6.如血鈉特別低可靜脈滴人3%氯化鈉,宜分次給予,首次按提高血鈉5—10mmol/L計算(即3%氯化鈉6—12ml/kg),以后根據血鈉測定結果,如仍低可重復使用。
7.SIADH的治療 SIADH通常隨著原發病的改善而緩解,
治療:主要是限制水的進入量, 50ml/(kg·d),一般不需補鈉,如血鈉低于120mmol/L,也可適當補鈉。
注意事項:在治療過程中要密切進行臨床觀察,記錄出入水量,監測體重變化、血清電解質、血氣、血細胞比容、血漿及尿滲透壓、尿鈉含量等,隨時調整治療。對高鈉血癥的治療觀察亦同。
8.稀釋性低鈉血癥 主要限制水的進入量,增加水的排出,使血清鈉和血漿滲透壓恢復正常。可使用髓襻利尿藥,增加水的排出。對嚴重稀釋性低鈉血癥可適當補鈉,但不能糾正過快。對腎功能衰竭者可進行腹膜透析。
二、預后
與原發性病因有關,能及時去除病因者預后良好,但處理不當可至中樞神經系統永久性損害,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