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細胞缺乏癥一般治療
一、西醫治療
1、停用引起或可能引起粒細胞缺乏的各種藥物。
2、病人應隔離在單人病房,條件允許時住進無菌層流病室,做好消毒隔離,包括口腔、肛門、外陰等易感部位的局部清洗。
3、合理使用抗生素,盡量在用藥前仔細尋找病灶,做咽拭子、血液、尿液、大便等細菌培養。無感染者可預防性注射青霉素。抗生素用藥時間不宜過短。疑有深部霉菌病時,需用有效的抗霉菌藥物,如酮康唑;達可寧(咪康唑;大扶康(氟康唑)。
4、腎上腺皮質激素。
5、粒細胞輸注。
6、促白細胞生成藥。
7、全身支持治療。
粒細胞缺乏癥辨證論治
1.中醫治療:
1)氣陰兩虛型:治法:宜益氣養陰。方藥:生脈飲合當歸補血湯加減,藥用太子參、麥冬、五味子、黃芪、當歸、雞血藤、丹參、黃精、龜版膠、炙甘草。或者選用下方:人參、黃芪、女貞子、生地、黃精、麥冬、旱蓮草、丹皮、當歸、虎杖、雞血藤、菟絲子。
2)心脾肺虛:治法:益氣補肺,健脾養心,宜歸脾湯加減。白術、茯神(或茯苓)、黃芪、龍眼肉、酸棗仁、人參、當歸、五味子、遠志、甘草、大棗。本方重在益氣養血,黃芪、人參為君,補中益氣。龍眼肉、當歸、酸棗仁補血和營、養心安神為臣。白術、木香健脾理氣;茯神、遠志交通心腎、安神定志;大棗健脾和胃,甘草調和諸藥。也可用大全大補湯加減。
3)肝腎陰虛:治法:滋肝腎、降虛火。宜用大補陰丸合歸芍地黃湯。藥用:熟地、山萸肉、山藥、當歸、白芍、丹皮、黃柏、龜版、女貞子、旱蓮草、虎杖、甘草。方中熟地、山萸肉、女貞子 龜版以滋陰益肝腎為君。黃柏、丹皮、旱蓮草瀉相火、涼血為臣,佐以當歸、白芍養血,甘草調和諸藥為使。
4)脾腎陽虛:治法:溫腎填精,補脾益氣溫陽。方用右歸飲合保元湯加減。藥用:熟地、山萸肉、山藥、枸杞、杜仲、肉桂、制附子、黃芪、黨參、甘草。方中附子、肉桂、黃芪、黨參以溫脾腎之陽氣,熟地、山萸肉、枸杞滋陰補腎,山藥補脾,甘草為使藥。
5)外感溫熱:治法:清熱解毒、滋陰涼血。方用犀角地黃湯加減。藥用:廣角粉、丹皮、赤芍、生地、白茅根、元參、旱蓮草、生石膏、知母、黃芩、魚腥草、公英、貫眾、銀花、連翹、生甘草。方中廣角清營涼血、清心解毒。生地、元參、生石膏、知母清熱涼血、滋陰生津。黃芩、魚腥草、公英、銀花、貫眾、連翹佐以清熱解毒。甘草調合諸藥。
以上各型在服湯劑治療中,若身無熱者,可酌加胎盤粉、人參粉、鹿茸粉白開水送服更佳。
2.中成藥:
(1)人參歸脾丸:一日3次,一次一丸,空腹為宜,白水送下。
(2)六味地黃丸:一日3次,一次一丸,空服為宜,白水送下。
(3)紫河車膠囊:一日3次,一次5粒。
(4)十全大補丸(糖漿):蜜丸9g重,每次一丸,每日3次。糖漿:每瓶120ml,一次10ml,兒童酌減。
(5)補骨脂:微炒、研細面,煉蜜為丸,每丸6g重,一日3次,每次1~3丸。若服細面(或盛膠囊)一日3次,一次3~9g。
3.針灸治療:
取穴:合谷、氣海、足三里、關元、陽陵泉、三陰交、腎俞、脾俞、血海等。據臨床辨證選用上述合適的穴位。用補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