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腎炎一般治療
一、治療
中醫藥、西醫治療本病各有所長,但西醫治療多種腎炎、腎衰、尿毒癥等腎病沒有特別好的方法,西醫激素類等藥物治療,治療效果有限、副作用較大,但不甚理想而費用不低,病情反復,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患者痛苦,長期會產生諸多并發癥;透析的方法治療尿毒癥、腎衰等病癥,長期導致腎臟等臟器會逐漸萎縮、衰竭;最終要移植腎臟,而存活期也是有限的。
紫癜性腎炎辨證論治
一、中醫療法
本病急性期可表現為實證熱證,病久不愈,轉為慢性,可表現為虛證、寒證。臨證首先要分清虛實寒熱。根據本病的不同表現,臨床多將其分為以下幾種證候類型。
1.熱盛迫血
主證:肉眼血尿明顯,可伴有皮膚紫癜,煩躁不安,口干喜涼飲,舌質紅絳,苔黃,脈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方藥:犀角地黃湯加減。水牛角20g,生地、玄參、銀花、連翹各12g,丹皮、茜草、白茅根各9g.熱象明顯加白花蛇舌草、敗醬草;兼有咽痛加蟬衣、山豆根。
2.陰虛火旺
主癥:病程綿長,或反復發作,尿血,浮腫,手足心熱,口干喜飲,心煩少寐,潮熱盜汗,頭暈乏力,舌紅少津,脈數。
治法:滋陰降火,涼血散瘀。
方藥:知柏地黃湯加減。生地、白茅根、山藥各12g,澤瀉、丹皮、山萸肉、生側柏各9g.知母、黃柏、防風各6g.血尿明顯加阿膠、旱蓮草;手足心熱加龜板、鱉甲。
3.氣虛不攝
主證:尿血、浮腫,遇勞加重,氣短乏力,食少懶言,心悸頭暈,面萎黃,便溏,舌胖質淡,苔白,脈虛。
治法:益氣健脾,活血攝血。
方藥:歸脾湯加減:黃芪、太子參、當歸各15g,龍眼肉、白術、茯神各10g,遠志、防風各6g,木香、甘草各3g.納少便溏加蓮子肉、茯苓;汗多加麻黃根、浮小麥。
4.脾腎陽虛
主證:浮腫少尿,形寒肢冷,面色huang白,神疲乏力,納少便溏,舌淡胖,有齒痕,苔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陽利水,活血化瘀。
方藥:真武湯加減。茯苓、白術、丹參各10g,姜皮、蟬衣、白芍、澤瀉各6g,附子、甘草各3g.便溏加蒼術、炒扁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