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鈣血癥一般治療
一、治療
有癥狀和體征的低鈣血癥病人應予治療,血鈣下降的程度和速度決定糾正低鈣血癥的快慢。若總鈣濃度小于7.5mg/dl(1.875mmol/L),無論有無癥狀均應進行治療。
低鈣血癥若癥狀明顯,如伴手足搐搦、抽搐、低血壓、Chvostek征或Trousseau征陽性、心電圖示Q-T間期ST段延長伴或不伴心律失常等,應予立即處理。一般采用10%葡萄糖酸鈣10ml(含Ca2 90mg)稀釋后靜脈注射(大于10min),注射后立即起作用,必要時可重復使用以控制癥狀。注射過程中應密切監測心率,尤其是使用洋地黃的病人,以防止嚴重心律失常的發生。若癥狀性低鈣血癥反復發作,可在6~8h內輸注10~15mg/kg的Ca2 。氯化鈣亦可使用,但對靜脈刺激大。Ca2 濃度不應大于200mg/100ml,防止外滲后造成對靜脈和軟組織的刺激。若患者伴有低鎂血癥必須同時予以糾正。
慢性低鈣血癥首先要治療基本病因,如低鎂血癥、維生素D缺乏等;另外可以給予口服鈣和維生素D制劑。口服鈣制劑包括葡萄糖酸鈣、枸櫞酸鈣和碳酸鈣,根據基本病情選擇應用,一般每天可服1~2g,魚肝油內富含維生素D,可促進鈣從腸道吸收,價廉,但作用較慢,一旦作用發生可持續較久,應經常監測血鈣調整用量。活性維生素D3包括25-(OH)D3及1,25-(OH)2D3,作用較快,尤其是后者,用后1~3天開始生效,且作用時間短,使用較安全,每天使用0.25~1μg。非腎功能衰竭的慢性低鈣血癥也可在低鹽飲食的基礎上使用噻嗪類利尿劑以減少尿鈣的排出。
二、預后
血鈣一般糾正到正常低值即可,糾正到正常值可導致高尿鈣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