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一般治療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西醫治療
一、治療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疼痛癥狀可口服苯妥英(苯妥英鈉)0.1g,2~3次/d,也可用卡馬西平0.1g,2~3次/d。疼痛伴有焦慮癥狀的患者可用阿普唑侖0.4mg,2次/d或阿咪替林25mg,2~3次/d,均可獲得滿意療效。吲哚美辛(消炎痛)和吡羅昔康(炎痛喜康)對頑固性的神經痛可能有一定療效。糖尿病胃腸輕癱綜合征可用紅霉素來增加胃動素與其受體的結合,加強胃壁肌收縮,促進胃排空。治療方法為紅霉素200~250mg,3~4次/d。目前多用多潘立酮(嗎丁啉)10mg,3次/d。對低張性神經膀胱可用新斯的明0.25~0.5mg,肌內或皮下注射,同時加用諾氟沙星預防和治療泌尿系感染。
2.病因治療
(1)控制糖尿?。簯媒堤撬幒涂刂骑嬍呈寡蔷S持在正常水平是治療和預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根本原則。
(2)肌醇治療:6g/d,連服6個月,可能取得一定療效。
(3)免疫抑制治療:近年發現糖尿病患者血清內有抗胰島細胞抗體,且病理可見周圍神經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表明免疫機制可能參與其發病。靜脈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已用于治療糖尿病性肌萎縮,不但可明顯改善肌力,而且可以緩解疼痛。用藥方法為,人血丙種球蛋白(丙種球蛋白)400mg/(kg·d),連用5天,然后用潑尼松60mg/d,至少3個月,用時應增加胰島素和降糖藥的用量,密切監測血糖。也有報道用環磷酰胺、硫唑嘌呤及血漿交換治療有效的。
3.促神經代謝和神經營養治療
(1)神經營養藥: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三磷腺苷(ATP)和煙酸對輕型患者及預防有益。
(2)神經節苷脂:因其具有增強Na -K -ATP酶的活性、刺激神經芽生、促進神經再支配和觸發神經肌肉接頭形成的藥理作用,可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感覺癥狀。用法為:20~40mg/d,肌內注射,或40~80mg/d,靜脈點滴。
4.中藥治療
由于病理機制不清,西藥治療無肯定療效,近年來中藥治療本病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結果。中醫辨證分析認為本病以氣陰兩虛為本,痰瘀阻絡為標。中藥治療多從活血化瘀、溫補腎氣、益氣養陰的角度著手,標本兼顧,并與“重則防標,緩則治本”的原則相結合。
二、預后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合并自主神經病的患者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危險性,一項前瞻性的隨訪研究顯示有自主神經功能癥狀和自主神經功能試驗異常的患者,2.5年后病死率為44%,5年后病死率為56%,半數死于腎衰,半數死于突發的呼吸循環驟停和低血糖,以及繼發于無張力膀胱的泌尿系感染。
糖尿病性肌萎縮的患者預后相對良好,開始起病的數周內進展較快,但以后的病程中極其緩慢。約1/5的患者在6~18個月后肌力完全恢復,其中又有1/5的患者可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