癱瘓一般治療
一、癱瘓西醫治療
1、手術治療:神經手術主要為選擇性脊神經根切斷術。1978年,Fasano等首先嘗試以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SPR)治療痙攣性CP,經過多年的發展,SPR手術已經被眾多臨床醫生所接受,而且該手術聯合術后康復治療已經成為治療CP的首選方案。SPR手術的目的在于通過電刺激選擇性切斷肌梭傳入的Ⅰa類纖維,阻斷脊髓反射中的γ-α反射環路從而降低肌張力,解除肢體痙攣,選擇性保留肢體的感覺神經纖維。
2、物理康復治療:物理康復治療包括推拿、理筋,具有整復、活血、去瘀及調整氣血改善內臟功能的作用。方法有多種,如推、運、按、摩、掐、搓、理、擦、捏、搖抖及矯形等,必須根據CP兒童年齡、病情、癥狀等進行辨證施術,效果與手法熟練程度成正相關。認為手法按摩在運動功能康復中尤為重要。在點穴按摩的基礎上對肌張力不正常處以揉捏法為主,對肌肉萎縮明顯者予捏擠法。并配合并節牽引以矯正關節畸形,隔次1次。
癱瘓辨證論治
二、癱瘓中醫治療
1、針灸治療:針灸治療針灸的特色具有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從經絡臟腑以及其經絡腧穴入手,施行循徑取穴,遠道取穴,鄰近取穴。針灸的方法很多,有毫針法、灸法、三棱針、皮膚針(梅花針)、穴位注射、耳針療法、頭針療法及埋線療法等。其中以體針、頭針、穴位注射多用。體針中,主張對痙攣型運動障礙型給予捻轉提插瀉法,共濟失調型用補法,混合型為平補平瀉法。提插捻轉3~5次后出針。采用了毫針速刺法,要點是進針快,起針快,強刺激,不留針。也有部分醫師采取平補平瀉法,留針30min左右。一般1日或隔日治療1次。
2、藥物治療:祖國醫學根據癱病因病機及相關臨床表現可分為5型:肝腎不足型、血虛風乘型、肝強脾弱型、肝腎虛弱型、陰虛風動型。其治療原則以補益先天腎氣,填精益髓為主,培育脾胃后天之氣,調理飲食,去邪。具體如下:⑴肝腎不足型:治以滋補肝腎,強筋壯骨。⑵血虛風乘型:治以補益血氣,舒筋活血通絡。⑶肝強脾弱型:治以平抑肝氣,健運脾氣以治本,少佐息風通絡藥以治標。⑷脾腎兩虛型:治以補脾益氣,益腎壯骨。⑸陰虛風動型:治以滋陰息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