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皮損出現前患者常感全身不適,如輕度發熱、頭痛、頭昏、惡心、倦怠、失眠、四肢麻木,局部皮膚有灼痛、麻癢感。
1.癤腫型 感染數月后皮膚出現約杏核大小,高出皮面的游走性風團狀正常皮色或紅色腫塊,深達皮下。腫塊逐漸增大,瘙癢能加劇,自覺有蟲蠕動感。腫塊常可移動,約一至數天后,損害增大,腫脹加劇,中央出現紫紅色血性小皰,破潰后可排出幼蟲(蛆)及少量黃色黏液或膿液,約經2~3天,炎癥漸退,愈后留瘢痕,一般以皮膚疏松部位多見。數目不等,可多達十余處,常分批發生。好發于肩胛、胸、腹、腰、臀等部,亦可見于眼瞼或口唇附近,常此伏彼起,一處愈后,他處又復出現。
2.匐行型 皮膚出現曲折線樣紅腫,末端為一水皰,此系幼蟲活動標志,幼蟲居于皰的前方。
二、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流行病學特點,血常規檢查,嗜酸性細胞計數顯著增高,血沉加速。組織病理呈嗜酸性肉芽腫狀,真皮內有局限性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有時可見蟲體斷面,可以做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