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人T淋巴細胞Ⅰ型所致的葡萄膜炎癥狀診斷
1.全身表現:
嗜人T淋巴細胞病毒Ⅰ型已確定可以引起一種T細胞惡性腫瘤(成人T細胞白血病)和一種慢性脊髓病。
1)成人T細胞白血病:僅發生于成人。典型的病例呈急性或亞急性經過,肝、脾淋巴結腫大,但胸腺不受侵犯,有全身或局限性皮損,如紅皮病、結節等。貧血相對較輕,白細胞增多,至2.6萬~8.5萬,有的甚至達10萬。具有特殊核形的淋巴細胞為突出表現。骨髓白血病細胞百分比較一般白血病為低。患者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常導致條件致病菌感染,如肺的機會性感染、慢性腎衰竭、非特異的皮膚真菌病等。患者預后多不良。
2)嗜人T淋巴細胞病毒Ⅰ型相關的脊髓病:是以痙攣性脊髓麻痹為主的慢性神經疾患,女性稍多于男性,多發生于30~40歲,也可見于兒童和老人。起病緩慢,表現為痙攣性對稱性麻痹、雙下肢肌力低下、膀胱功能障礙、感覺和震動覺障礙、腱反射亢進、肺泡炎、關節運動障礙、葡萄膜炎等。
2.嗜人T淋巴細胞病毒:
型相關性葡萄膜炎 嗜人T淋巴細胞病毒Ⅰ型沒有全身病也可引起相關性葡萄膜炎。
1)T細胞白血病伴有HTVL-Ⅰ型葡萄膜炎:這可能是通過兩種機制引起的葡萄膜炎:①腫瘤細胞直接向眼內浸潤;②在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時,引起機會性感染而引起葡萄膜炎。
2)HTLV-Ⅰ相關的脊髓病伴有的HTLV-Ⅰ型葡萄膜炎:除常見的視網膜血管炎以外,可并發葡萄膜炎,多為急性或亞急性發病,表現輕度肉芽腫性前葡萄膜炎,玻璃體顆粒狀或膜狀混濁,單眼或雙眼發病,可復發,與神經癥狀不一定相關。
3)HTLV-Ⅰ所致的葡萄膜炎:近年研究證實HTLV-Ⅰ沒有全身病也可引起葡萄膜炎。因為發現原因不明的葡萄膜炎HTLV-Ⅰ的感染率比原因明確的葡萄膜炎出現有意義的增高,因而命名為嗜人T淋巴細胞病毒Ⅰ型相關性葡萄膜炎。嗜人T淋巴細胞病毒Ⅰ型相關性葡萄膜炎發病年齡為19~75歲,平均46歲。有日本研究者報道女性在20~29歲和50~59歲呈發病高峰,認為可能與這兩個年齡段明顯的內環境如性激素和妊娠的變化有關。其臨床特點是具有輕度的臨床表現如眼前漂浮物、霧視,或急性或亞急性視力下降,可單眼或雙眼發病。患者有輕度睫狀充血,角膜后可有羊脂狀KP,前房輕度或中度浮游細胞,瞳孔緣白色柔軟結節,虹膜很少出現前后粘連,玻璃體呈輕度或中度混濁,視網膜血管白鞘,并可見視網膜表面有混濁,偶爾可見視網膜脈絡膜滲出和萎縮斑。多數患者患有中間葡萄膜炎,表現為玻璃體混濁和輕度視網膜血管炎,少數患者僅有虹膜炎或伴有葡萄膜視網膜病變的全葡萄膜炎。葡萄膜炎呈慢性進行性。嗜人T淋巴細胞病毒Ⅰ型相關性葡萄膜炎有以下情況:
①中年健康成年人單眼或雙眼發病,為亞急性葡萄膜炎,有霧視和飛蚊癥。
②活動期多伴有玻璃體混濁(88%),有肉芽腫或非肉芽腫性前葡萄膜炎,前者多于后者;視網膜血管炎,有白鞘或白點附著;脈絡膜視網膜診出病變較少。
③對局部或全身激素治療反應較好。
④視力預后一般較好,大部分患者視力完全恢復。
⑤很少有復發。
HTLV-Ⅰ感染者有著明顯的地區分布特征,在感染高發區遇到葡萄膜炎時,應考慮到此種病毒引起的可能性。動態血清抗體測定及PCR檢測等都有助于診斷。應注意排除其他原因和其他類型的葡萄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