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核黃素缺乏主要表現在唇、舌、眼和皮膚方面的改變。
1.唇舌癥狀 年長兒較為常見。
1)口角炎(angular cheilitis):又稱口角瘡,初起時口角濕潤,發白,糜爛,漸發生裂縫。裂縫由口角向外側延伸可達1~2cm長,見于一側,或兩側均有,但以一側較重。裂隙表皮剝脫,形成潰瘍,常有黃色或黃黑色結痂,張口時易出血。年長兒口角瘡易變慢性,與皮膚連接處常見深棕色色素沉著。
2)唇炎:上下唇緣的全部黏膜可呈鮮艷的緋紅色,唇部縱裂增多,有時張大口或哭時即裂縫而出血。沿黏膜與皮膚連接處可見零星的血痂。此種病變在下唇較重,恢復后每留有狹窄瘢痕。
3)舌炎:舌面光滑,呈鮮艷的洋紅色,于強烈日光下窺視,在紅色中可顯微藍的光彩。在舌炎病例,早期有蕈狀乳頭及舌后部輪廓狀乳頭肥厚,以后萎縮、消失、乳頭變平。舌中部發紅,并有萎縮和裂隙。疼痛且味覺減退。
2.眼部癥狀 不如唇舌癥狀多見。一般呈血管增生性結膜炎,且特點為炎癥增生的毛細血管由結膜侵入角膜,因而在1~2天,于結膜的邊緣可見到很多毛細血管形成環角膜炎。在角膜邊緣還可出現1~2粒小白皰。出現畏光、流淚、燒灼感或癢感。病勢進一步發展,增生的毛細血管可侵入角膜全部,以致角膜混濁發生潰瘍,引起虹膜炎。瞼緣亦發炎,以下瞼及眼眥部為重。常見紅腫及黏稠分泌物。
3.皮膚癥狀 主要是脂溢性皮炎,多發生于鼻唇交界處,鼻翼、耳后、額部眉間等皮脂腺較多處。開始時皮脂溢出,為絲狀皮脂,充塞于皮脂腺口,高出于皮面,多則結成干痂,可見黃白色的脫屑,拭出后在皮褶中可見紅點。皮膚癥狀有的顯現陰囊皮炎或陰唇炎。
4.貧血 可見正細胞正色素貧血伴骨髓發育不良。
二、診斷:
1.病史和臨床特點 臨床診斷依靠本病的特殊癥狀、詳細飲食史及核黃素治療的快速反應。
2.實驗室檢查 有助于早期診斷,早期發現亞臨床的生化改變,及早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