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1.廣泛侵犯骨骼系統的寄生蟲細粒棘球蚴
(1)細粒棘球絳蟲的幼蟲(棘球蚴)寄生于骨骼中,引起骨棘球蚴病,骨棘球蚴病常以無痛性腫脹為特征。病變進展極慢,常在兒童期感染,成年后出現癥狀。一般臨床上分為4期:
①潛伏期:由于幼蟲在骨內生長緩慢,可長期無癥狀,少數病例可有輕微疼痛。
②局限期: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疼痛、麻木、跛行和肢體肌肉萎縮等癥狀。
③擴展期:癥狀較重,骨質被囊腫廣泛破壞,疼痛加劇。受累骨膨脹變粗,畸形。輕微外傷即可造成病理性骨折。脊椎、骶骨等處的囊腫可壓迫脊髓神經或馬尾,產生明顯的神經癥狀和體征,甚至截癱。
④晚期:體征明顯,囊腫穿破骨皮質,侵入周圍軟組織,出現巨大包塊。可形成長期不愈的瘺管,流出膿液和包蟲碎屑。可引起繼發性慢性化膿性骨髓炎。若累及關節,可造成病理性脫位。
(2)絲蟲:人可因感染斑氏絲蟲或馬來絲蟲引起絲蟲性骨關節病。絲蟲感染引起淋巴管阻塞,出現橡皮腫。由于抵抗力降低,致使細菌易于侵入,引起局部組織的繼發性細菌感染,反復發作可導致骨膜炎或骨-骨膜炎。此外,絲蟲乳糜性關節炎也較常見,關節內可見乳糜液,多見于膝關節。其次為踝關節,小關節多不受累。常為單側。一般呈良性過程,持續時間短,關節呈無痛性腫脹。有時呈急性發作,膝關節滲液,腫痛發熱,活動受限,體溫增高,1~2周可緩解,但反復發作后可轉為慢性關節炎。
(3)其他:泡球蚴和豬囊尾蚴也可侵犯骨組織,侵入上頜骨、椎骨等。泡球蚴稱之為寄生蟲癌(parasitic cancer),更易侵犯長骨引起病理性骨折。治療以手術清除病骨和摘除囊尾蚴為原則,同時服用吡喹酮和阿苯達唑。
2.侵犯骨關節的寄生蟲馬尾松毛蟲 人因接觸松毛蟲的活體、尸體或蟲毛可引起以過敏反應為主的骨關節病變。當人體接觸毛蟲時,蟲體內的病毒與皮膚接觸或直接進入體內,引起過敏反應,因其病理改變類似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推測該病的發病機理可能與變態反應有關。
二、診斷
本病的過敏癥狀有疼痛,腫塊,耳郭炎,眼炎以及骨關節病。臨床分為皮膚型,骨關節型,腫塊型和混合型。其中骨關節病變以單個關節,特別是手腕部和踝部等暴露部位的關節最常見,但恥骨聯合、肋骨等也可同時發病。主要表現為疼痛,腫脹。
1.細粒棘球蚴關節炎 根據流行病學、疫區接觸史、臨床表現、X線檢查及其他輔助檢查,一般可以確定診斷。
2.絲蟲病性關節炎的診斷通常依賴于血清學,或在外周循環或在皮膚(盤尾絲蟲)中檢出微絲蚴。
3.馬尾松毛蟲關節炎 主要依據地區性發病,接觸松毛蟲或其污染物史,臨床表現和X線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