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骶段移行椎體的癥狀
(1)概述:一般情況下,此類畸形可不引起任何癥狀,尤其是處于青少年期時。畸形的確診與分類主要依據X線平片所示。對伴有腰骶部畸形的腰痛患者首先應考慮其他疾患并進行較為全面的檢查,只有當查不出明確病因時,方可考慮系畸形所致,其中以吻棘及浮棘畸形為多發。
(2)移行脊椎的癥狀學及其發生原理:
①椎節的負荷加重:腰椎骶化雖可增加下腰部的穩定性,但其余每節腰椎的負荷卻加重,以致引起勞損及加劇椎骨的退變。
②椎節的穩定性減弱:無論胸椎腰化還是骶椎腰化,均使腰椎數目增多和杠桿變長,以致腰椎椎節的穩定性減弱,易發生外傷、勞損及退變。
③椎節的負重不平衡:對雙側不對稱的腰椎骶化者來說,未融合或融合較少的一側則易因活動量大而引起周圍軟組織損傷;在另一側已與髂骨形成假關節者,由于此種關節屬幼稚型關節,難以吸收外力所引起的震蕩而容易出現損傷性關節炎。
④神經受卡壓:腰椎骶化時,走行于第5腰椎橫突附近的脊神經背側分支易受肥大的橫突卡壓而出現癥狀,尤其在仰伸與側彎時疼痛更甚。
⑤反射性坐骨神經痛:真正由于畸形本身刺激或壓迫坐骨神經或其組成支引起坐骨神經痛者甚為罕見,多系周圍末梢神經支受刺激而反射性地出現坐骨神經癥狀。采用局部(痛點)封閉療法,可使其消失。
2.分型
(1)腰椎骶化:指第5腰椎全部或部分轉化成骶椎形態,使其構成骶骨塊的一部分。臨床上以第5腰椎一側或兩側橫突肥大成翼狀與骶骨融合成一塊為多見,并多與髂骨嵴形成假關節;而少數為第5腰椎椎體(連同橫突)與骶骨愈合成一塊者。此種畸形較為多見。
(2)胸椎腰化:指第12胸椎失去肋骨而形成腰椎樣形態,如第5腰椎不伴有骶椎化時,則仍呈現腰椎形態,并具有腰椎的功能。
(3)骶椎腰化:系第1骶椎演變成腰椎樣形態者,發生率甚低,大多在讀片時偶然發現,一般多無癥狀。
(4)骶尾椎融合:即骶椎與尾椎相互融合成一塊者,較前者多見。
除腰部有一般癥狀外,診斷主要依據X線檢查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