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概述 本病雖可見于中年人,但90%以上的患者為超過60歲的老人。患者中男多于女,重體力勞動者多于輕體力勞動者。活動量及負載大者多于活動量及負載小者。本病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系。
2.主訴特點 此種病例主訴較多,其特點如下:
(1)晨起腰痛,活動后減輕:80%以上的病例主訴早上起床后感到腰部疼痛,一般多可忍受,且伴活動受限,自覺腰部僵硬。但稍許活動后,則疼痛減輕,再步行數百步,不僅疼痛緩解或消失,腰部活動范圍也逐漸恢復如常。此主要是由于腰椎諸關節囊及周圍韌帶同時僵化之故。
(2)多活動或多負重后痛,休息后減輕:此類患者腰部過多活動或負重后,即覺腰痛,并逐漸加重,伴活動受限。此時,如稍許平臥或在沙發、躺椅上適當休息,癥狀即明顯改善。此組癥狀大多在傍晚時,即活動了一天之后方出現,但病情嚴重者亦可發作于活動1~2h后。
(3)腰部僵硬及酸脹感尤為明顯:不像其他腰痛患者以“痛”為主,其更多主訴腰椎關節活動受限、不靈活以及發酸、發僵、發脹等癥狀,并希望他人用拳頭叩擊之。
3.體征特點
(1)多無明確壓痛點:90%以上的病例并無明確的固定壓痛點,其癥狀主要因竇椎反射所致。
(2)均勻性腰部活動受限:即腰部活動范圍諸方向均受限,其受限范圍差異較大,早期病例腰椎活動度可近于正常,但中、后期表現出程度不同的功能受限。
(3)叩之感舒適:檢查者叩擊患者下腰部時,其多報之以滿意的舒適感,并希望檢查者再多叩幾下。此主要是由于諸小關節韌帶僵化及血流減緩、靜脈淤血之故。
(4)多不伴有坐骨神經放射痛:單純本病時并無根性癥狀,因此多不伴有坐骨神經放射痛,下肢直腿抬高試驗、沿坐骨神經干壓痛及下肢其他神經癥狀多屬陰性。
本病的診斷主要依據:
1.臨床癥狀 一般均有前述臨床癥狀特點中的大部或全部,療程均較長,可從中年起發病(多為強體力勞動者)。
2.臨床檢查 除腰部僵硬、活動受限及叩擊有舒適感外,約半數病例可能并無其他特別表現。
3.患者年齡 一般多在55歲以上,50歲以下除強體力勞動者或舉重運動員(包括芭蕾舞男演員)外,其他甚為少見。
4.影像學檢查 X線上呈典型的退變性改變。并可行CT或MRI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