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憩室癥狀診斷
一、癥狀
梅克爾憩室發生并發癥時,可出現各種急腹癥表現,其并發癥有以下幾方面:
1.腸梗阻
梅克爾憩室并發癥以低位小腸梗阻為常見,國內報道腸梗阻占其并發癥的40%~64%,Ninov(1990)報道64例,腸梗阻占65%。Frank報道的34例手術中,腸梗阻占35%
(1)腸套疊:是梅克爾憩室致腸梗阻較常見類型。因憩室多位于回腸末端,憩室呈圓錐形,基底較寬者,當腸功能紊亂蠕動增強時,便可使憩室頂端翻轉套入回腸腔內,成為腸套疊的起點。憩室翻入腸腔致腸管通過障礙,腸蠕動功能增強,把近段憩室翻入的腸管疊入遠端腸腔內,形成回型腸套疊。套入腸管進一步推進發展,通過回盲瓣繼續進入結腸時,則形成回結型腸套疊。有時憩室并不翻入回腸,而與腸管一同向遠端回腸套入形成腸套疊。
梅克爾憩室并發腸套疊多發生于幼兒期以后,仍以陣發性腹痛(陣發性哭鬧)、嘔吐、果醬樣血便為典型臨床表現。查體:腹部仔細觸診多可觸及套疊部位的臘腸樣包塊。直腸指診除判定直腸內情多難鑒別。
2.憩室炎
一般梅克爾憩室基底部開口于回腸皆較寬,使其分泌物較易流入回腸排出,而不致積留于憩室內。當憩室解剖形態為指狀或葫蘆狀,開口部狹小時,或憩室頸部有梗阻時,或有異物及腸道寄生蟲等原因,其臨床表現酷似急性闌尾炎。大多是以闌尾炎剖腹手術。Frank報道的8例憩室炎術前皆誤診為急性闌尾炎。臨床上因憩室并發癥而手術切除的憩室病理結果皆有憩室炎癥改變。馬勇等認為梅克爾憩室炎是其各種并發癥的基礎病變。韓茂棠(1984)報道的50例手術并發癥所見,憩室炎占17例,說明憩室炎發生率亦較高。
憩室炎臨床多見于較大兒童,呈急性、亞急性發作,常表現為右下腹痛、惡心、嘔吐、低熱,腹部觸診右下腹近臍處壓痛,白細胞增高。故臨床上常誤診急性闌尾炎接受手術,當術中發現闌尾正常且臨床體征較重時,應探查回腸末端及回盲部,以免遺漏本病,進而發展成憩室壞死、穿孔的嚴重后果。
3.梅克爾憩室并發臍瘺
本病為先天性卵黃管未閉合與臍部開放所致。臨床上慢性病變過程。臍孔部一般有少量黃色、有臭味的腸液溢出,偶有氣體排出。本病應剔出瘺管一并切除憩室。術前應與臍尿管鑒別:可以從瘺孔處插一適宜導尿管,注射76%泛影葡胺液作X線造影檢查以明確診斷;或從膀胱內注入亞甲藍液,觀察臍部有否亞甲藍液溢出。
4.麥克爾憩室腔內異物嵌入口
Velanovich報道1名誤食硬幣的9歲孩,因右下腹痛而就診,經檢查發現消化道異物硬幣,觀察2天位置不變而手術治療,術中證實為硬幣嵌入憩室內。同樣,食入硬殼果皮等亦有可能嵌入憩室內不易排出而表現出臨床癥狀。
5.憩室惡變
國內尚未見有小兒梅克爾憩室惡變的報道。Moscs收集文獻1605例梅克爾憩室并發癥中,憩室腫瘤52例(3.2%)。因其腫瘤性質、程度不同,臨床表現不一,可表現出腹痛、血便、腸梗阻癥狀等。
二、診斷
單純梅克爾憩室無臨床癥狀時應用普通檢查手段較難確診,一旦出現并發癥時又與其他急腹癥難于鑒別。所以,本病的診斷主要依賴臨床醫師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以及選擇相應的檢查手段和手術探查情況。有低位小腸出血、回腸機械性腸梗阻或有中下腹腹膜炎癥表現都應考慮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