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動脈栓塞癥狀診斷
一、癥狀
血栓栓塞的臨床表現取決于栓塞的部位、持續時間及嚴重程度。急性動脈栓塞可以發生于任何年齡。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引起的栓塞發病年齡較年輕,冠心病引起者發病年齡較大。在急性肢體動脈栓塞中,最常見的是下肢髂、股動脈栓塞,好發部位在髂、股動脈分叉處及股動脈遠端。
1.疼痛
疼痛是最早出現的癥狀。大約半數病人于起病后下肢突然發作的劇烈疼痛,性質為銳痛,從小腿向足部放射,同時有組織缺血的表現。
2.感覺異常
患側肢體在疼痛的同時伴有麻木、發涼的感覺。栓塞遠端皮膚感覺減弱或消失,近端出現感覺過敏,有針刺感及觸痛。如果淺表動脈栓塞,栓子所在部位可以有壓痛。
3.運動功能障礙
栓塞導致肢體肌肉急性缺血,活動時疲乏無力,肌力減弱,嚴重者癱瘓,被動活動肢體時伴疼痛,深反射消失。
4.肢體動脈搏動消失或減弱
由于栓子阻塞了血流、動脈痙攣以及繼發性血栓形成,栓塞遠端的動脈搏動消失。如髂動脈栓塞時,股動脈、腘動脈、足背動脈、脛后動脈搏動消失。
5.皮膚改變
一般于栓塞部位約10cm以下出現缺血性皮膚改變,表現為皮膚蒼白、花斑樣或發紺。由于動脈供血減少或中斷而靜脈血液的排空,皮膚溫度較低,有冰涼感,肢體周徑減小。皮膚改變與脈搏搏動消失并存為組織缺血的證據。
另外,栓塞發生于側支循環豐富的部位時,癥狀可以不明顯或表現為間歇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即患者在行走距離縮短的同時有缺血證據,休息后癥狀緩解。但如果行走路程進行性縮短,提示病情繼續加重。
二、診斷
根據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基礎疾病(如二尖瓣狹窄、心房纖顫、機械瓣植入術)、動脈栓塞的病史、突發的臨床癥狀和相應的缺血體征,診斷周圍動脈栓塞一般不困難。診斷時需要明確:是否動脈栓塞、栓塞的部位、皮膚感覺消失的部位。也可以用有創性或無創性檢查來證實診斷,同時也明確了病變部位、范圍,并且為選擇治療方法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