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1.本病平均發病年齡為40歲,兒童和60歲以上亦可發生。發病年齡與病因有關,急性腎小球腎炎引起多見于兒童或青年,慢性腎小球腎炎以青少年及成年多見,子癇常發生于年輕婦女,惡性高血壓引起多見于30~50歲。動脈壓升高通常發生在高血壓基礎上,起病時先突然出現血壓急驟升高,舒張壓常在140mmHg以上,平均動脈壓常為150~200mmHg。由于兒童、孕婦或產后婦女的初始血壓較低,以及妊娠毒血癥造成子癇的患者和急性腎小球腎炎患兒,當血壓突升至180/120mmHg時即可發病。
2.高血壓腦病臨床表現頗相似,可把高血壓腦病看作發生在腦部的高血壓危象。起病急驟,病情進展迅速,發生高血壓腦病一般需12~48h,短則數分鐘,長則1~3天,出現劇烈頭痛、嘔吐、視盤水腫和黑矇,部分患者出現一過性失語、偏癱、偏身麻木、聽力障礙和病理反射等。有時出現前驅癥狀,如精神錯亂、水腫、無力和不適等,此時病人臥床休息,適當處理,常可避免進展。頭痛常為早期癥狀,局限于后枕部或全頭痛,清晨明顯,情緒緊張、咳嗽及用力時加重,與血壓增高及腦水腫導致顱內壓增高有關,降壓藥和脫水劑可緩解。視盤水腫常伴火焰狀出血、絨毛狀滲出物和動脈痙攣變細等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多數患者出現視力模糊、偏盲或黑矇等。
3.有些患者可伴頸強直,可能為枕骨大孔疝前期表現。癲癇發作常見(10.5%~41%),為腦缺血缺氧所致,多為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意識喪失可伴舌咬傷和尿失禁等;少數患者為局灶性,歷時1~2min,可反復發作,最后進入癲癇持續狀態,個別病例因發作誘發心力衰竭死亡。病人可出現嗜睡或昏迷,通常昏迷程度不深,可見煩躁、精神錯亂、定向力及判斷力障礙和沖動行為等。個別病人出現陣發性呼吸困難,是呼吸中樞缺血及酸中毒所致。及時降壓治療,患者所有癥狀可在數分鐘至數天內消失,病程短,不遺留任何后遺癥,如不及時救治可導致嚴重神經功能損害,甚至死亡。
二、診斷
根據患者原發性或繼發性高血壓病史,可有過勞、精神緊張、激動等誘因,血壓突然急驟升高,尤其舒張壓升高(>120mmHg),出現劇烈頭痛、嘔吐、意識障礙,偏癱、失語和癲癇發作等一過性神經系統局灶體征,眼底可見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CT或MRl顯示特征性頂枕葉水腫,迅速降壓后癥狀體征迅速消失,不遺留后遺癥,一般不難診斷。但準確的診斷必須謹慎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壓升高及神經學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