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
1.全身發病型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
全身發病型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systemic onset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Sys-JRA)約20%JRA病人表現此型,有突出的關節外癥狀和關節炎癥狀,全身癥狀包括弛張熱、皮疹、脾腫大、淋巴結腫大、心包炎、胸膜炎、腹痛、白細胞增多、貧血,偶爾還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1)發熱是全身發病型的突出特征,每天1~2次體溫升高,達39~40℃,每天體溫可降至正?;蚪咏#喊l燒時表現出重病容,熱退后玩耍如常,病情呈戲劇性變化。發熱可續數周,甚至數月。
(2)皮疹是Sys-JRA另一特征,一般在高熱時出現,熱退后消失,常于夜間明顯,次晨消退,不留痕跡,局部加熱也可誘發皮疹。皮疹多呈淡紅色斑點或環形紅斑,見于身體任何部位包括手腳心。偶有瘙癢,可見抓痕。
(3)多數病人心包炎和胸膜炎病變輕微,雖然有些病人述其胸痛,而多數人常無癥狀。偶見大量心包積液,需要減壓治療。肝、脾、淋巴結腫大可很明顯,甚至類似惡性疾病。
(4)肝功能試驗多數變化較輕,且不會發生慢性肝病變。有肝功異常時要注意鑒別是否因肝毒性藥物所致,尤其是非甾體抗炎藥和甲氨蝶呤所致。少部分病兒在使用大劑量水楊酸制劑后出現肝區痛,肝酶顯著升高和凝血異常等肝毒性癥狀。
(5)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綜合征是全身型JRA潛在的致死性并發癥,應盡快使用糖皮質激素。有人報告用肌注金制劑治療全身型JRA病兒曾發生這種綜合征。
(6)全身發病型JRA可發生嚴重腹痛,可能是腸系膜淋巴結病變或腹膜炎引起的癥狀。中樞神經病變可表現為驚厥,行為異常,有時也見腦電圖異常。長期疾病反復發作可致發育遲延,其機制還不清楚,可能與活動性炎癥影響代謝、營養攝入不足以及糖皮質激素應用有關。
(7)本型關節表現可以是典型的關節炎或只有肌痛、關節痛;病兒易受激惹、拒絕站立或移動,看上去似乎像全身性損傷。一般在高熱時疼痛更加明顯,而熱退時關節癥狀隨之改善,全身癥狀突出時關節癥狀常被忽視。多數人關節癥狀在幾周內逐漸改善,偶見有些病例在全身癥狀出現數周,甚至數月或更長時間后也未見明顯的關節癥狀。但統計表明本型多數患兒有關節受累。
全身癥狀可能復發,其間隔時間難以預測,但到青春期后再發者就較為罕見。本型致死者極少,預后好壞取決于關節炎嚴重程度。10~20年隨訪統計,約25%的病人逐漸進展而發生關節功能殘廢。
2.類風濕因子陰性多關節型JRA
類風濕因子陰性多關節型JRA(seronegative polyarticular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JRA病人中20%~30%病兒在發病的幾個月內累及多個關節,而無明顯全身性表現,且RF檢測陰性。病變關節至少4個以上,除脊柱關節外幾乎所有的關節均可受累,甚至手足掌的小關節、頸椎、髖關節受累也不少見。關節癥狀多表現為腫脹、疼痛、發熱、觸痛、活動障礙。指趾關節受累者,呈現典型梭形腫脹;累及顳頜關節表現為張口困難,幼兒可訴耳痛,病程長者,可影響局部發育出現小頜畸形;累及喉杓(環狀軟骨-杓狀軟骨)可致聲啞、喉喘鳴和飲食困難。部分患兒早晨的關節活動障礙尤為明顯,稱為晨僵。病變關節一般不發紅。關節腔內可有大量滲出,明顯骨膜炎癥使關節癥狀非常突出。
本型關節外表現沒有全身型JRA突出,但在疾病活動期也可有低燒、全身不適、激惹、生長滯緩、輕度貧血及很少見的類風濕結節。
本型預后與關節炎嚴重度、持續時間及關節破壞程度有關?;顒有躁P節炎可持續數月、數年,也可在幾乎完全緩解后再發。幸運的是有80%~90%的患兒最終緩解或僅存留輕微慢性病變。偶見個別幼兒發生頜關節炎后導致口腔活動障礙,面部不對稱而需要外科手術糾正。
3.類風濕因子陽性多關節炎型JRA
類風濕因子陽性多關節炎型JRA(seropositive polyarticular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本型表現為多關節炎(>4個關節)伴類風濕因子(RF)陽性,占JRA的5%~10%,年齡多在8歲以上,多為女性。在疾病活動時RF常呈高效價陽性,關節病變形式與RF陰性型多關節炎及成人類風濕關節炎類似。本型至少有50%左右的病人發生嚴重關節炎,且對目前常用的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本型容易發現皮下類風濕結節,與成人類風濕關節炎所見相同,少數人還發生類風濕性血管炎。本型病兒HLA類型與成人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很大程度一致性,如HLA-DR4陽性率均高。本型病人中偶有并發干燥綜合征及Fetly綜合征的報告。全身癥狀可見低熱,不適,體重下降,生長延遲等。
4.少關節型JRA
少關節型JRA(pauciarticular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病人中有50%左右在病初6個月內甚至整個病程中僅限于一個或很少幾個(≤4個)關節受累,且通常發生大關節病變,呈不對稱分布,這種少于4個關節受累的JRA被定義為少關節型。就關節炎表現而言少關節型與多關節型并無差別,組織學改變均以滑膜炎癥為基礎。臨床上少關節型可進一步分為2型:
(1)少關節Ⅰ型JRA:
本型以幼年女孩多見,幾乎占JRA病人的40%~50%,以膝、踝、肘大關節病變多見,手指小關節病變常以不對稱形式出現。髖關節受累少見,不會發生骶髂關節炎。關節炎持續時間雖長,但程度一般較輕。其中的80%患兒在整個病程中只有≤4個關節受累,且關節功能始終良好。約20%患兒經數年后發展為多關節受累,并發生關節破壞。受累關節周圍的骨組織受刺激后過度增生,導致雙腿長度不等而呈跛行,若不注意給予理療,可能因關節周圍組織攣縮,發生屈曲障礙。
本型主要并發癥為慢性虹膜睫狀體炎(iridocyclitis)。偶爾也見全身型與RF陽性多關節炎病人發生虹膜睫狀體炎。虹膜炎常隱匿起病,早期只有用裂隙燈檢查才能診斷。病變可以累及單側或雙側眼睛,若未及時控制病情將發生前房瘢痕、繼發性青光眼、白內障,導致嚴重視力障礙或失明。盡管近年報告嚴重虹睫炎發病率似有下降,但Boone經篩查發現仍有12%的病兒患有無癥狀性虹膜睫狀體炎,因此應強調定期眼科隨訪。雖然Sailer曾報告2例RF陽性的少關節型病人預后差,關節破壞嚴重,但大多數RF陰性少關節型病人預后良好。
(2)少關節炎Ⅱ型JRA:
本型男孩居多,年齡多大于8歲,約占JRA總數的15%病兒屬少關節炎Ⅱ型。此型特征包括,常有髖、膝、踝等大關節受累、易現髖關節癥狀、肌腱附著處病變、HLA-B27抗原陽性及陽性家族史;隨著病變的發展,部分病人將累及脊柱,發生強直性脊柱炎,而另一些病人可能僅累及周圍關節。因此國內建議將以下肢關節病變為主、有陽性家族史、HLA-B27陽性伴腰骶部疼痛,但無骶髖關節炎證據的少關節Ⅱ型病兒先擬診為強直性脊柱炎早期,以利于人們提高警惕,防止漏診。除強直性脊柱炎外,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和瑞特病(Reiter病)等早期均可以出現少關節Ⅱ型的臨床表現。
之所以強直性脊柱炎早期難以與少關節Ⅱ型JRA鑒別,在于強直性脊柱炎早期雖有腰、骶部疼痛但普通檢查無法早期診斷骶髖關節炎,近年采用磁共振(MRI)技術對此有了更為敏感的檢出陽性率。結合病史、HLA鑒定、腰骶疼痛、肌腱附著處炎癥、家族史及MRI檢查可以對強直性脊柱炎早期與少關節型JRA進行鑒別診斷。
少關節Ⅱ型JRA病程差異較大,在幾年的病程中關節癥狀時輕、時重,最終的結果也多種多樣。部分病人發生有自限的虹膜睫狀體炎,但很少發生永久性視力損害。少關節病變若不屬于強直性脊柱炎,Reiter病和炎癥性腸病的早期表現,則很少伴有其他全身癥狀。
5.排除診斷法
JRA的診斷采用排除診斷法,如以少關節炎為表現的病人應注意除外化膿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骨髓炎、萊姆關節炎。全身癥狀多的JRA病人應注意與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濕熱、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白血病和敗血癥等疾病鑒別。有腰、骶部疼痛者要注意與兒童強直性脊柱炎、炎癥性腸癥、瑞特病等相鑒別。特別要提出的是個別JRA病人有嚴重的肺部病變時,應注意與各型兒童細菌性、病毒性肺炎認真鑒別。要確診JRA至少需要觀察6周以上,尤其是關節炎癥狀應有慢性、持續性的特征。診斷前提是排除其他疾病。
6.主要診斷依據
本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凡全身癥狀或關節病變持續6周以上,能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考慮本病。
7.美國風濕病學會診斷標準
美國風濕病學會1989年修訂的診斷標準如下(Cassidy etal):
(1)發病年齡:在16歲以下。
(2)關節炎:1個或幾個關節發炎,表現為關節腫脹或積液以及具備下列2種以上體征:關節活動受限、活動時疼痛或觸痛及關節局部溫度升高。
(3)病程:在6周以上。
(4)臨床類型:根據起病最初6個月的臨床表現確定臨床類型。
?、俣嚓P節型:受累關節5個或5個以上。
?、谏訇P節型:受累關節4個或4個以下。
?、廴硇停洪g歇發熱、類風濕皮疹、關節炎、肝脾及淋巴結腫大和漿膜炎。
(5)除外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