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若在少年時期發病,由于骨骺板提前骨化,使發育出現障礙,表現為侏儒型。體型矮小,關節粗大,并有疼痛與活動受限,以踝關節發病最早,接著順序為手指關節、膝、肘、腕、足趾關節和髖部。因骺板融合速度不一致,兩下肢往往出現膝內翻,膝外翻或髖內翻畸形。手指短小粗小,足部扁平。年齡愈輕,畸形愈重。
如果在青春后期發病,則畸形不明顯。主要表現為骨關節炎癥狀,關節腫脹,有少量積液,活動時有磨擦感,并時有交鎖癥狀,有時還可檢查到關節內有游離體。成人下肢發病多,因踝、膝腫脹疼痛,行走十分不便。
X線片表現非常類似骨關節炎,以踝關節病變最為嚴重。早期可見關節間隙增寬,嚴重不整齊,關節內有游離體。接著關節面的皮質骨密度增加,間隙趨向狹窄。關節的邊緣出現明顯的骨唇。常有軟骨下囊性變。往往距骨體被壓扁,骨質密,形態扁平,猶如缺血性壞死一般。此后距舟關節和距下關節都可以發生骨唇、骨密度增加和軟骨下有囊腫形成。膝關節的髕股關節亦可以凹凸不平,邊緣長了許多骨唇,關節端粗大,關節內有游離體。日久后,關節塌陷。髖關節有類似的變化,股骨頭呈缺血壞死狀并可有髖內翻畸形。在手指,表現為關節端粗大,關節面高低不平,關節間隙狹窄,骨密度增加,指骨短小。
二、診斷
1.流行病學
2.臨床表現 典型表現為侏儒、骨端增大、關節運動受限和疼痛。發病年齡越早,關節變形和侏儒越為明顯,成人患者的癥狀一般較輕,常僅限于關節。
3.影像學表現 本病是在骨發育過程中發生的全身性、多發灶性、軟骨壞死性疾病,造成的骨關節損害將持續終身,X線征象歸納如下:
1.干骺端邊緣模糊或凹凸不平,呈波浪狀以至鋸齒狀。如病變繼續發展,指骨端不整齊的邊緣可呈碎裂現象。此時,關節無明顯變形。
2.以骨骺與骨干開始融合為特征。骨骺自中央部分開始融合,漸擴展到邊緣,骨骺本身亦有破壞、分節、不整等現象,也可能完全被吸收。干骺端可呈杯口狀凹陷,骨髓嵌入其中而早期愈合,停止發育。
3.干骺完全融合,骨的縱向發育停止,病骨變短變粗。因為各干骺的融合遲早不同,以致各指骨可呈現長短不齊,骨端寬大變形,使關節粗大。
4.如干骺端愈合以后的青年發病,臨床癥狀多見且嚴重。關節相對骨端都有損害,可影響整個關節,表現為大骨節畸形,可伴有短骨干。
5.大骨節病所見的系列征象都是軟骨壞死后的修復和繼發變化。只有經過修復組織特別是骨的改變塑型,病變才能發展到消退、穩定或發生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