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腎小管性酸中毒癥狀診斷
一、癥狀:
1.原發性近端RTA(Ⅱ型) :近端腎小管對碳酸氫鹽再吸收缺陷,多見于男孩,生長緩慢,酸中毒癥狀,低鈉血癥癥狀,患兒食欲不振,常有惡心,嘔吐,乏力,便秘,脫水等癥狀,碳酸氫鹽的腎閾值約為18~20mmol/L以下,氯化銨負荷試驗時,可排出pH<5.5的酸性尿。
2.原發性遠端RTA(Ⅰ型) :遠端腎小管分泌H 功能障礙,致使尿液不能酸化,而呈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女孩多見(約70%),生長發育落后,頑固性佝僂病,可表現骨痛及鴨步態,腎鈣化,腎結石,腎絞痛,煩渴,多尿,脫水,低鉀血癥,高氯血性代謝性酸中毒伴堿性尿或弱酸性尿,氯化銨負荷試驗,尿pH不能降至5.5以下為與近端RTA重要不同之點。
3.混合型(Ⅲ型) :兼有Ⅰ型及Ⅱ型的特征,見于嬰兒,癥狀出現早,可在生后1個月即出現癥狀,多尿明顯。
4.Ⅳ型:其特點為持續性高血鉀及腎源性高氯血性酸中毒,多有某種程度的慢性腎功能不全及伴有腎小管及間質疾病,腎素分泌減少,醛固酮分泌缺陷,腎酸化功能失調同Ⅱ型,尿碳酸氫鹽排泄常為2%~3%,且無其他近端腎小管功能異常,小兒患者可隨年齡增長而酸中毒減輕。
二、診斷:
凡有下列情況者須考慮RTA:
①不明原因的低鉀癥狀,且反復發作;
②不明原因生長發育遲緩,并可除外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及侏儒癥;
③不明原因酸中毒,經一般堿劑治療不易糾正,而尿pH中性或弱酸性;
④不明原因多次,多尿及脫水,而尿比重及尿糖正常,除外尿崩癥及糖尿病者;
⑤難治性脫水酸中毒,有上述情況時可進一步作碳酸氫鹽滴定,尿鈣,尿磷測定以便確診。
1.遠端RTA的診斷
除臨床癥狀外,主要根據酸中毒的程度與尿pH不成比例,尿pH持續高于6;腎小球濾過功能正常;尿素氮和血漿肌酐正常,診斷困難者可做簡易氯化銨負荷試 驗:口服氯化銨0.1/kg,在1h內服完,服后3~8h收集尿,如尿pH不能降至5.5以下為陽性,但小兒盡可能不做此試驗,以免加重酸中毒而造成意 外。
本病征須與慢性腎功能衰竭,嚴重脫水酸中毒,垂體性或腎性尿崩癥以及呼吸性堿中毒等鑒別。
2.近端RTA的診斷
高氯血性酸中毒,當輕度酸中毒時,血漿HCO3-濃度高于腎閾值(17~20mmol/L),尿pH>6,但在酸負荷條件下(氯化銨負荷試驗)尿pH可<5.5,當血漿HCO3-濃度增高時,K 由尿中排出增多,以往認為多飲多尿的原因是由低鉀血癥造成尿濃縮功能不全,近年發現糾正低血鉀后多飲多尿仍存在,故考慮可能還有腎小管間質損害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