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凡腎炎病史超過1年,伴有高血壓、腎功能不全和貧血者,即可做出臨床診斷。腎活檢可以確診并可了解病變的嚴重程度和指導治療。后期可發展為腎功能不全,出現高血壓、貧血,以致腎功能衰竭,并發展成尿毒癥,心衰等。臨床表現
1、基本表現:出現血尿、蛋白尿、水腫和高血壓等。
2、早期表現:可由乏力、疲憊、腰背酸痛、納差。
3、腎功能正常或輕度損傷,隨病情發展,逐漸惡化,最終可發展成尿毒癥。
二、診斷
以臨床表現分類一般分為普通型、腎病型及高血壓型。
1、普通型
一般表現:以蒼白、乏力、生長發育遲緩、食欲減退等。
特異性表現:程度不等的水腫,高血壓、貧血、尿異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夜尿增多,不同程度的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及尿濃縮功能受損(腎功能減退)。
2、腎病型
主要表現為大量蛋白尿,稱為腎病型。
3、高血壓型
嚴重高血壓為主要癥狀者為高血壓型。
按病理類型分類
4、膜增生性腎炎
女多于男,學齡兒童及青少年多發該病。
本病臨床表現為:
(1)、補體(C3)低下,故又稱低補體腎炎。
(2)、貧血較重。
(3)、出現血漿蛋白的降低和高脂血,但程度遜于微小病變。
(4)、早期有高血壓、腎功能減退(預后差)。對常規皮質激素治療常不敏感,有時還發生高血壓腦病。
(5)、病程遷延,雖間斷臨床癥狀好轉,大多最終出現慢性腎功能不全。
本病起病方式:
(1)、急性腎炎綜合征,起病急、血尿、水腫、高血壓。
(2)、肉眼血尿,反復發作。這兩種病癥常以非特異上呼吸道感染為發作之先導。
(3)、腎病綜合征起病。
(4)、少數是尿異常(蛋白尿和(或)血尿),全身癥狀尚不明顯。
臨床表現
(1)、多數表現為腎病綜合征(蛋白尿、水腫、低蛋白血癥和高血脂癥)、血壓高、血尿和血肌酐增高;。
(2)、多數見血尿及氮質血癥。
(3)、病程一般為進行性惡化,惡性型患兒可于數月至3年內腎功能衰竭,此類病理上常屬萎陷型改變者。腎移植后20%~30%病例于移植腎上復發。
起病方式
(1)、多數以腎病綜合征起病,部分為無癥狀蛋白尿。
(2)、腎病者多因激素耐藥或初為激素敏感,多次復發后轉呈激素耐藥。
6、膜性腎病
臨床表現
(1)、小兒少見為原發性者,多數表現為腎病綜合征,少數為無癥狀蛋白尿。
(2)、常伴鏡下血尿。
(3)、早期一般不伴高血壓和腎功能不全。
預后在小兒較成年者相對好。
7、硬化性腎小球腎炎
臨床表現
(1)、多伴有高血壓和腎功能減退。
(2)、可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急劇加重。
部分有急性腎炎史,其后或遷延不愈,或經無癥狀階段然后又發,也可隱匿起病,多表現為遷延性腎炎。
8、系膜增生性腎炎
臨床表現:多表現為腎病綜合證,也可表現為血尿和(或)蛋白尿。
起病方式:臨床上或為急性腎炎后遷延不愈,或為血尿和(或)蛋白尿、或腎病綜合征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