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腦膜炎一般發病較其它化膿性腦膜炎稍緩慢﹐病前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疾患﹐經1~2周后出現發熱﹑頭痛﹑嘔吐﹑嗜睡﹑頸強直﹑角弓反張﹑前囟膨出﹑昏迷及驚厥﹐亦有部分病人發病急驟﹐短時間內即出現較嚴重癥狀。
具體癥狀視患兒年齡及就診早晚而異。有明顯前驅癥狀者較多,常見流涕、咳嗽等,經數天或1~2周方出現腦膜刺激征。臨床表現為中樞感染表現,顱壓增高癥狀及腦膜刺激征,但各年齡組表現亦不一樣。
1.兒童期腦膜炎
與成人臨床表現相似,起病急、高熱、頭痛、嘔吐、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起病時神志清楚,病情進展可發現嗜睡、譫妄、甚至驚厥、昏迷,嚴重者在24h內出現頻繁驚厥、昏迷,體檢時可見意識障礙、頸強直、角弓反張、出現凱爾尼格征、布魯津斯基征、巴賓斯基征陽性。
2.嬰幼兒腦膜炎
由于嬰兒前囟未合,骨縫可裂開,顱內高壓及腦膜刺激征可不典型,最先以激惹、煩躁、嘔吐、面色蒼白、繼之嗜睡、哭聲尖銳、眼神發呆、雙目凝視,最易發生頻繁驚厥。前囟飽滿,布魯津斯基征陽性是重要體征。
3.新生兒腦膜炎
常缺乏典型癥狀和體征,有時表現與敗血癥相似。發熱可有可無、甚至體溫不升、哭聲微弱或呈高調、嘔吐、拒食、呼吸不規則、發紺、黃疸、嗜睡、局部或全身隱匿性驚厥,查體可見前囟飽滿、頸抵抗,少有其他腦膜刺激征。有時惟有腰穿檢查腦脊液才能確診,有些病兒直到尸檢時方查出。
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腦膜炎與其它細菌性腦膜炎等表現并無不同,最可靠的診斷依據是由血液﹑腦脊液中及局部分泌物中查到病原菌;以免疫化學方法鑒定新分離菌的莢膜腫脹反應及從上述體液、濃縮尿等標本中檢查莢膜物質,這些也可作為佐證。依據臨床特點,結合流行病學資料,新生兒、嬰幼兒、年長兒童的發病特點等,加上實驗室等檢查結果,可做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