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底凹陷癥癥狀診斷
一、癥狀
多數患者癥狀進展緩慢,偶有緩解。有些患者可無癥狀,僅在X線檢查時發現有枕骨大孔區畸形、顱底凹陷。患者可有頸短、發際低、顱形不正、面頰耳郭不對稱,但無明顯神經系統癥狀。
患者可因畸形的程度及合并癥的不同,癥狀與體征差異較大。一般癥狀可有頭痛、眩暈、耳鳴、復視和嘔吐等?;颊呖捎蓄^頸部偏斜、面頰不對稱、頸項粗短、后發際低、頸部活動受限且固定于特殊的角度位置。正常的頸椎前突消失及外貌異常。患者常訴頸部強直、多以進行性下肢無力和行走困難為首發癥狀。起病一般為隱匿,逐漸加重,亦可在頭部外傷后突然發病或加重,即在頭部輕微外傷或仰頭或屈頸過猛后出現肢體麻木無力,甚至發生四肢癱瘓和呼吸困難等。癥狀反復多次發作,整個病情呈進行性加重。
神經系統癥狀及體征主要表現為枕骨大孔區綜合征,其主要臨床表現為:
1.上頸神經根刺激癥狀
主要是由于顱底畸形骨質刺激和壓迫寰枕筋膜、韌帶和硬脊膜,使其發生增生、肥厚或形成纖維束帶,壓迫上頸神經根?;颊叱3TV說枕部慢性疼痛,頸部活動受限,感覺減退,一側或雙側上肢麻木、疼痛、肌肉萎縮、強迫頭位等。
2.后組腦神經障礙癥狀
常因腦干移位、牽拉或蛛網膜粘連,使后組腦神經受累,而出現吞咽困難、嗆咳、聲音嘶啞、舌肌萎縮、言語不清、咽反射減弱等球麻痹的癥狀,以及面部感覺減退、聽力下降、角膜反射減弱等癥狀。
3.延髓及上頸髓受壓體征
主要因小腦扁桃體下疝、局部病理組織壓迫延髓及上頸髓和繼發脊髓空洞癥所致?;颊弑憩F為四肢無力,感覺障礙,錐體束征陽性,尿潴留,吞咽、呼吸困難,手指精細動作障礙,位置覺消失;有時出現脊髓頸胸段單側或雙側節段性痛、溫覺消失,而觸覺和深感覺存在,這種分離性感覺障礙為脊髓空洞癥的特征表現。
4.小腦功能障礙
以眼球震顫為常見,多為水平震顫,亦可為垂直或旋轉震顫。晚期可出現小腦性共濟失調,表現為行走不穩,說話不清,查體可見指鼻試驗不準,跟膝脛試驗不穩,閉目難立征陽性等。
5.椎動脈供血障礙
表現為發作性眩暈、視力障礙、惡心嘔吐、共濟失調、面部感覺障礙、四肢癱瘓及球麻痹等臨床癥狀。
6.顱內壓增高癥狀
早期患者一般無顱內壓增高,一旦出現說明病情嚴重,而且多為晚期。癥狀系發生梗阻性腦積水所致,個別出現較早的患者可能為合并顱內腫瘤或蛛網膜囊腫的原因?;颊弑憩F為劇烈頭痛、惡心嘔吐、視盤水腫,甚至發生枕骨大孔疝,出現意識障礙,呼吸循環障礙或突然呼吸停止而死亡。
二、診斷
根據發病年齡、病程進展緩慢,臨床表現為枕骨大孔區綜合征及特有的頭部外貌,借助X線檢查多可診斷。但是,值得提出的是上述各種測量值,在男女之間,小兒之間存在著差異,因此測量數值不是絕對準確,故診斷本病時,應全面觀察顱底枕骨大孔區有無骨質改變及臨床體征等,綜合分析作出診斷。CT掃描和MRI的臨床應用,對診斷本病有了突破性進展,尤其是MRI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診斷,其中對下疝的小腦扁桃體和合并脊髓空洞癥顯示清晰,是常規X線檢查所不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