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高壓綜合征癥狀診斷
一、癥狀
顱內高壓綜合征是一逐漸發展的過程,其臨床表現輕重不一。顱內高壓綜合征的典型表現,包括顱內壓增高本身所致的臨床表現,以及引起顱內壓增高的病因所致的神經系統缺陷。
常見癥狀與體征:
1.頭痛 部位不定,進行性加重。
2.嘔吐 可為噴射性嘔吐。
3.視盤水腫 可伴火焰狀出血與滲出。
4.展神經麻痹伴復視 因展神經在顱底走行最長,高顱壓時易受壓迫而產生單側或雙側麻痹及復視,無定位意義。
5.癲癇樣發作 高顱壓后期及昏迷時可出現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
6.生命體征變化
(1)脈搏:急性高顱壓時可產生緩脈,顱內壓增高愈快,緩脈愈明顯。
(2)呼吸:急性高顱壓時,最初呼吸深而慢,至延髓衰竭時,轉為呼吸淺、慢而不規則呼吸或嘆息樣呼吸,最后可突然停止。
(3)血壓:高顱壓增高愈快,反射性地引起血壓上升愈高,至晚期延髓衰竭時血壓下降,出現腦性休克。
(4)意識:因高顱壓和腦水腫,使大腦皮質及腦干網狀結構缺血、缺氧,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慢性高顱壓可先出現躁動不安,再出現嗜睡至昏迷。高顱壓與意識障礙不一定成正比,視部位而定,如丘腦下部腫瘤或腦干挫傷意識障礙可很重,顱內壓不一定很高。
(5)瞳孔:早期忽大忽小或縮小,如一側散大,光反應消失說明形成了顳葉鉤回疝。
7.耳鳴、眩暈 高顱壓可使迷路、前庭受刺激,以及內耳充血,部分患者可出現耳鳴和眩暈。
主要臨床表現為“三主征”:頭痛;惡心嘔吐;眼底視盤水腫。其他常見表現為意識障礙、視力減退、復視、抽搐及去皮質強直。有些可表現為情緒不穩、易于激怒或哭泣,或情緒淡漠、反應遲鈍、動作和思維緩慢等精神癥狀。
在嬰幼兒患者,頭痛癥狀常不明顯,常出現頭皮靜脈怒張、頭顱增大、囟門擴大、骨縫分開、前囟張力增高或隆起。頭部叩診呈“破壺音”(Macewn征)。
對慢性顱內高壓綜合征,頭顱X線平片可發現蝶鞍,尤其是鞍背及前、后床突骨質破壞或吸收;顱骨彌漫性稀疏變薄;腦回壓跡增多和加深;15歲以前的兒童可見顱縫增寬和分離,年齡越小越多見。因顱內占位引起者,還可見松果體等正常鈣化點移位,病理性鈣化,顱骨局部增生或破壞,內耳道及其他腦神經孔的異常變化等。
二、診斷
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可以發現顱內占位性病變,明確診斷,且這兩項檢查既安全簡便又準確可靠。對于那些具有顱內壓增高的客觀體征或神經系統檢查有陽性發現或臨床上高度懷疑顱內壓增高的患者,應早期行CT或MRI檢查。
對于顱內壓增高的患者,腰椎穿刺有促使腦疝發生的危險,應禁止或慎重做腰穿。必要情況下,應在給予脫水劑后進行腰穿密閉測壓為妥。腰穿后還應加強脫水和嚴密觀察。
典型的顱內高壓綜合征具有頭痛、嘔吐及視盤水腫等表現,其中尤以視盤水腫最為客觀,依據這一體征,診斷不難。但在急性顱內壓增高或慢性顱內壓增高的早期,多無視盤水腫,患者可能僅有頭痛和(或)嘔吐。容易誤診為功能性疾病,產生嚴重后果。因此,應慎重對待每一個頭痛和(或)嘔吐患者,警惕顱內壓增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