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行區應定期開展普查普治工作,一般宜選在冬、春季進行。常用驅蟲藥物有:甲苯咪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等藥,除對成蟲有殺滅驅蟲作用外,對蟲卵及幼蟲亦有抑制發育或殺滅作用。用噻苯咪唑配制15%軟膏局部涂敷,可治療鉤蚴性皮炎,若同時輔以透熱療法,效果更佳。將受染部位浸入53℃熱水中,持續20~30分鐘,有可能殺死皮下組織內移行的幼蟲。
治療患者是預防此病的重要一環節,起到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的作用。加強糞便管理及無害化處理,是切斷鉤蟲傳播途徑的重要措施。采用糞尿混合貯存,經密封式沼氣池、五格三池式沉淀等殺滅蟲卵后,再用于旱地作物施肥。急需用肥時可用畜糞或化肥代替。 加強個人防護和防止感染,耕作時提倡穿鞋下地,手、足皮膚涂沫1.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液或15%噻苯咪唑軟膏,對預防感染有一定作用。應盡量爭取使用機械勞動代替手工操作,以減少感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