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結核檢查
1.血象檢查
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少數患者可增高,甚至出現類白血病反應。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80%以上患者血紅蛋白下降,提示有貧血,血沉常加速。
2.肝功能檢查
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堿性磷酸酶及膽紅素升高,可有白蛋白減少、球蛋白增加。
3.細菌學檢查
經穿刺或手術獲得的肝組織切片抗酸染色尋找結核桿菌,粟粒性病變的細菌陽性率可達60%。肝穿刺活檢對彌漫性或粟粒性病變診斷價值較大。
4.血清抗結核菌純蛋白衍生物(抗PPD)
IgG抗體測定陽性結果可輔助診斷。
5.結核菌素試驗
應用舊結核菌素(OT)或純蛋白衍化物(PPD)進行皮膚試驗,連續觀察12h,陽性者可作診斷參考。
6.多聚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體外擴增結核桿菌DNA:PCR技術已用于結核病的診斷,只需要少量細菌便可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陽性結果。
7.診斷性腹腔鏡檢查
檢查可發現肝表面的黃白色點狀或片狀病變,并在直視下作病灶穿刺作病理及細菌學等進一步的檢查。
8.剖腹探查
個別疑難病例,必要時可通過手術剖腹途徑獲得明確的診斷。
9.影像檢查
(1)X線腹部平片
可能發現肝內鈣化灶。有人報肝結核患者48.7%有肝內鈣化灶。
(2)B超
可發現肝腫大、脾大、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結腫大及肝內較大的病灶,亦可在其引導下作病灶穿刺檢查。
(3)CT掃描
能發現肝內病灶,病灶邊界多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