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細菌培養(yǎng): 應盡早盡快取材做細菌培養(yǎng)。如從血、腦脊液和紫癜處培養(yǎng)出HIBA,即可診斷為BPF。
2.BPF株菌檢測:已知BPF株菌表面都有分子量為25000的菌毛蛋白抗原,用此抗原免疫動物所獲得的特異性抗體,與培養(yǎng)出的HIBA進行免疫試驗,即可區(qū)別是否為BPF株菌。如從眼分泌物、鼻咽部培養(yǎng)得到HIBA,則須做細菌鑒定試驗,以確定是否為BPF株。已建立的檢測方法有;①玻片凝集試驗(slide agglutination test):用菌毛抗原的多克隆抗體進行檢測,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滿意。由于實驗簡便、快速且便宜,巴西已用于BPF是否流行的預報手段。②酶免疫試驗(EIA):用特異性單克隆IgM和IgG2b抗體檢測BPF株特有的分子量為25*103。③乳膠凝集試驗(latex agglutination test,LIA):包被乳膠顆粒為菌毛蛋白的多克隆抗體,敏感性較單抗高。④斑點免疫檢測法:可直接檢測結膜炎患者眼分泌物中是否有分子量為25*103。菌毛的BPF菌,可更快地得出鑒定結果。
3.血象 外周血白細胞可增多達15*109/L左右,桿狀和分葉粒細胞增多,血小板可減少。
4.其他檢查 肝腎功能可受損,轉氨酶、尿素氮等可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可延長達36s(16~90s)。血氧含量可減低,可有DIC和代謝性酸中毒的發(fā)生。雖無腦膜炎的病理變化,但腦脊液檢查白細胞可輕度增多,平均26×106/L,多核占多數(shù),糖和氯化物多在正常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