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峽部崩裂和脊椎滑脫檢查
1.X線片表現
本病的診斷及程度判定主要依據X線平片檢查。凡疑診本病者均應常規拍攝正位、側位及左、右斜位片。對顯示不良者,可重復拍攝,尤其是斜位片常因拍攝角度掌握不當而難以如實將病變反映出來。
(1)正位片:按常規拍攝腰骶段正位片一般難以顯示椎弓崩裂或脊椎滑脫;但在滑脫明顯時,可有滑脫椎體的重疊線,又稱Brailsford弓形線。同時可以從正位片上觀察有無椎間隙退行變及有無其他引起腰痛的因素,有助于臨床診斷及鑒別診斷。
(2)側位片:
①單純崩裂者:在病節椎弓根后下方處顯示一條由后上方斜向前下方的透明裂隙,或是峽部變得細長;先天性因素所致者則出現假關節樣外觀。
②伴滑脫者:除上述條狀透明裂隙較寬(其寬度與滑脫的程度成正比)外,尚可發現其他異常,主要是椎節的移位及松動等,并可加以對比。
A.分度判定:為Meyerding提出,即將下位椎體上緣分為4等分,并根據滑脫的程度不同,分為以下4度。
Ⅰ°:指椎體向前滑動不超過椎體中部矢狀徑1/4者。
Ⅱ°:超過1/4,但不超過2/4者。
Ⅲ°:超過2/4,不超過3/4者。
Ⅳ°:超過椎體矢狀徑3/4以上者。
B.Newman分級判定法:除常用的分度外。Newman提出用脊柱滑脫分級來判定滑脫的程度。將第1骶椎上緣劃分10個等分,之后按同等尺寸再在骶骨前方同樣劃分。其評判分級是依據上方腰椎椎體前緣所處的位置,例如Ⅰ=3 0,Ⅱ=8 6,Ⅲ=10 10。此種分級法定量較為精確。
C.Garland征:即沿骶骨上關節面前緣畫一垂線,正常情況下腰5椎體前下緣應在此線之后1~8mm,如位于此線上或其前方,則為陽性,表明有滑脫。該垂直線又可稱為Ullmann線。
D.其他:尚可從測量患節椎體前緣至棘突表面的距離,并與鄰節對比來判定真性滑脫或假性滑脫,前者多明顯增寬,后者則基本相似。Bosworth則提出椎節滑脫距離除以下椎節上緣矢狀徑的比值法;此外,亦有人提出依據Meschan夾角度數來判定第5腰椎滑脫程度,但目前均已少用。
(3)斜位片:對本病的判定臨床意義最大。當將投照球管傾斜40°~45°拍片時,可獲得一幅清晰的椎弓峽部圖像。并巧合形成一似哈巴狗樣影像。現將該狗樣影像各部所代表的脊椎骨性解剖標志列舉如下:
狗嘴——代表同側橫突。
狗耳——上關節突。
眼睛——椎弓根縱斷面。
狗頸——椎弓峽部或關節突間部。
身體——同側椎板。
狗腿——前腿為同側下關節突,后腿為對側下關節突。
狗尾——對側橫突。
在椎弓崩裂時,峽部可出現一帶狀裂隙,酷似在狗頸上戴了一根項鏈(圈),此“項鏈”愈寬,表示間距愈大,椎體滑脫的距離也愈多,甚至出現猶如狗頭被“砍斷”樣外觀。先天性因素所致者,裂隙兩端骨質密度增加,表面光滑,多出現典型的假關節征。外傷性因素所致者在早期可顯示清晰的骨折線,但在后期亦有部分病例形成假關節樣外觀。
(4)動力性側位片:即拍攝側位腰椎及腰骶椎過伸與過屈狀態下平片,觀察椎節的穩定性及椎節的松動度。
2.CT、MRI檢查及脊髓造影
此類檢查一般并不需要,依據前述的正、側、斜位X線平片已可以確診。但在必須與其他疾病鑒別診斷或合并有神經癥狀者,仍是必不可少的診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