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莖癌鑒別
1.陰莖梅毒
陰莖頭部及包皮處無痛性潰瘍,肉芽呈紫紅色,邊緣高起發硬,與陰莖癌早期表現相似。但有冶游史,血清梅毒螺旋體血凝試驗(teponema pallidum hemoagglutination)TPHA試驗陽性,潰瘍分泌物暗視野檢查可以查到梅毒螺旋體。
2.陰莖結核
病變多位于陰莖頭、系帶和尿道外口處。約2/3開始即為潰瘍,邊緣清楚,潰瘍底覆有一層干酪壞死組織,其下為新鮮肉芽組織。約1/3開始為結核結節,逐漸發展成為潰瘍,部分可形成瘺管。若病變累及陰莖海綿體并發生纖維瘢痕可使陰莖彎曲。分泌物涂片、培養或動物接種,檢出結核桿菌或局部活組織檢查為結核病變。
3.陰莖阿米巴病
陰莖頭部潰瘍,表面出血,有分泌物,可誤認為陰莖癌早期。但潰瘍滲出物及局部活組織檢查可以發現阿米巴原蟲及阿米巴包囊。
4.軟性下疳
本病病原體為杜克雷鏈桿菌,經不潔性交感染。常發生于陰莖頭或會陰部,開始為小紅色丘疹,繼而變為膿瘡,擴大、破潰,形成卵圓形或圓形潰瘍,深淺不一,有輕度觸痛,嚴重者發生陰莖壞死。腹股溝淋巴結可腫大、疼痛、化膿、潰破。杜克雷菌苗皮膚試驗陽性,分泌物直接涂片或培養可檢出杜克雷菌。
5.凱臘增殖性紅斑
陰莖頭及包皮處有界限明顯的深紅色的圓形片狀的斑塊,亦有硬結或潰瘍者,常誤認為是陰莖癌的癌前期病變,但病理學檢查表現為表皮棘層細胞不良型增生,真皮內有淋巴細胞浸潤。
6.陰莖博溫病
為陰莖頭部鱗狀丘疹斑或紅色鱗屑斑,界限清楚,或有淺表潰瘍與陰莖癌早期不易鑒別。應用連續切片的病理組織學檢查,位于表皮內時期的鱗狀細胞癌為博溫病,癌細胞侵入真皮,則為陰莖鱗狀上皮癌。
7.陰莖角化癥
陰莖角化癥的早期陰莖頭部出現硬結,逐漸高起長大脫屑,但不破潰。病理組織學檢查可見乳頭狀鱗狀上皮細胞團塊,有許多棘細胞,基膜肥厚。
8.陰莖尖銳濕疣
陰莖冠狀溝處病毒感染后引起上皮細胞增生的瘤樣病變,可形成潰瘍,與陰莖癌早期相混淆。但病理組織學檢查可見上皮呈乳頭狀增生,表皮向下延伸,棘細胞層增厚,有多數核分裂。但沒有細胞的不典型性和多形性生長,更沒有浸潤性生長。
9.陰莖乳頭狀瘤
本病是陰莖較為常見的良性腫瘤。初起為一小的局部隆起,漸增大呈乳頭狀,有蒂或無蒂,呈紅色或淡紅色,質較軟,生長緩慢,繼發感染者可有惡臭樣分泌物,易誤為陰莖癌。通過活檢可作出鑒別。
10.陰莖角
屬一種慢性增殖性疾病。局部突起呈條狀、柱狀生長,灰褐色或黃色,邊緣清楚,或干硬如羊角,或頭縮尖銳。雖呈增生性組織改變,但無癌細胞生長,賴病檢可資 鑒別。
11.陰莖硬結癥
本病多發于陰莖海綿體,以局部纖維結節為主。雖腫塊堅韌,境界不清,但較癌變腫塊硬度差,增長亦緩慢,且表面光滑,有一定活動性,并很少形成潰瘍及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與陰莖癌不難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