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硬化鑒別
主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主動脈變化和主動脈瘤,須與梅毒性主動脈炎和主動脈瘤以及縱隔腫瘤相鑒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絞痛和心肌梗塞,須與其他冠狀動脈病變所引起者相鑒別;心肌纖維化須與其他心臟病特別是心肌病相鑒別;腦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腦血管意外,需與其他原因引起的腦血管意外相鑒別;腎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高血壓,須與其他原因的高血壓相鑒別;腎動脈血栓形成須與腎結石相鑒別;四肢動脈粥樣硬化所產生的癥狀,須與其他病因的動脈病變所引起者相鑒別。
臨床上還需對本病不同的發展過程進行鑒別,可分為四期:
1、無癥狀期或隱匿期
其過程長短不一,包括從較早的病理變化開始,直到動脈粥樣硬化已經形成,但尚無器官或組織受累的臨床表現。
2.缺血期
癥狀由于血管狹窄、器官缺血而產生。
3.壞死期
由于血管內血栓形成或管腔閉塞而產生器官組織壞死的癥狀。
4.硬化期
長期缺血,器官組織硬化(纖維化)和萎縮而引起癥狀。
不少病人不經過壞死期而進入硬化期,而在硬化期的病人也可重新發生缺血期的表現。
按受累動脈部位的不同,本病有下列類別:①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枝粥樣硬化;②冠狀動脈粥樣硬化;③腦動脈粥樣硬化;④腎動脈粥樣硬化;⑤腸系膜動脈粥樣硬化;⑥四肢動脈粥樣硬化等。